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心系中原
2019-03-10 18:03:02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的審議。

  3月8日,習近平在河南代表團參加審議,傾聽代表心聲,把脈產業發展,為河南省的整體規劃和產業布局指明方向。

  習近平始終心系中原大地。他曾五年三『顧』河南,訪民情、聽民意。

  田間工廠、群眾家中、高校企業、物流陸港……都曾留下他的足跡;河南省經濟加速發展、產業轉型昇級、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都曾得到他的諄諄囑托。那棵習近平當年親手栽下的泡桐樹,如今亭亭如蓋,生機勃勃;那首習近平揮毫而就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直抒胸臆,飽含著對好乾部焦裕祿的崇敬與懷念,和對老百姓的深情厚意。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五年前的春天,殷殷囑托言猶在耳。

  『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五年後的今天,高屋建瓴的戰略擘畫開啟古老中原的新征程。

  務農重本,一步一履總關情

  習近平對農業、農民、農村有著天然感情。

  對於蘭考土生土長的小麥育種專家沈天民來說,2009年和習近平見面的情景歷歷在目:

  『我記得可清楚啦,那天是4月1日,習主席來我們高產攻關研究示范基地。他看得認真,問得仔細,拿著包裝袋端詳好一陣,防偽條形碼都不放過。他親口對我說,你們這種做法非常好,這樣一來,農民就能夠用上放心的種子了。我聽著,心裡那叫一個美。』

  2014年再次到河南考察,在與鎮、村乾部和群眾座談時,習近平道出了這深厚感情背後的原因:『我們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所以纔能夠『接地氣』。

  那年3月,蘭考縣最大的風沙口——東壩頭鄉張莊村,習近平路過村民文偉清的家門口。文偉清興奮地端著一簸箕自家的花生,邀請總書記嘗嘗。習近平拿起一顆剝開,嚼得津津有味。

  2014年5月9日下午,習近平在尉氏縣張市鎮高標准糧田察看小麥長勢。

  那年的5月,糧食主產區尉氏縣張市鎮,廣袤的麥田裡,孕育著豐收的喜悅。習近平佇立田間,看麥穗灌漿,問農田建設。從良種培育到套種間距,從降雨情況到病蟲害防治,從田間管理到收獲收割,從產量預測到村民收入,他都問得十分詳細。

  『今年的饃饃能吃上了。』一句充滿泥土味的贊嘆情真意切,既是感同身受,又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這些年,河南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界餐桌』,圍繞『農』字做出了大文章。農民不僅吃上了好『饃』,也裝滿了『錢袋』。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河南正在全面發力。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3月8日的審議會上,習近平再次囑托:『要發揮好糧食生產這個優勢,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穩步提昇糧食產能,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

  『四張牌』,把准發展脈搏

  如果把中國比喻成一盤棋,位於中部的河南無疑是極具戰略意義的腹地。

  以往的河南,是經濟大省,但不是經濟強省;是農業大省,但不是農業強省;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資源強省……

  河南轉型昇級之路怎麼走?2014年,總書記『把脈開方』——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著力打好以發展優勢產業為主導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以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為主導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以強化基礎能力建設為主導推進培育發展新優勢,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四張牌』。

  『四張牌』,張張都與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相互貫通、相互促進。點河南的題,破全國的局。這其中氣象萬千,深意雋永。

  時間的日歷翻回到2014年5月,習近平考察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勉勵他們『買全球賣全球』;考察鄭州國際陸港,『四連問』中歐貨運;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深入一臺85米長的隧道掘進機『腹部』……

  以微觀調研把握宏觀中國,從時間和空間大角度審視經濟大勢。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2014年,『新常態』一詞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這是習近平在河南向外界傳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信號。

  2018年7月18日,一列中歐班列(鄭州)滿載著貨物駛出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當日,中歐班列(鄭州)啟動運行滿5周年。

  如今,河南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了『四路並舉』格局。鄭州機場客貨運量繼續保持中部第一,『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河南保稅跨境電商先進經驗等在全國復制推廣,『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中歐班列(鄭州)每周開行十八班,『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快;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基本形成,『海上絲綢之路』揚帆遠航。河南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審議會上,習近平再一次對河南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

  民生為大,當做到『為民務實』

  河南省內鄉縣城裡,至今仍完整保存著一座具有700多年歷史的古代縣衙遺址。三省堂前,鐫刻著這樣一副對聯: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習近平曾引用這副對聯勉勵今天的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

  高到哪裡?高到『人民至上』,高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高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審議會上,針對李連成代表的發言,習近平表示:『我經常到一些貧困地區去,到農村去,我總有一句話,我說你們還需要些什麼?』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習近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在焦裕祿乾部學院,習近平曾深沈發問:『我們要深入思考一個問題,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並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麼多,我們應該給後人留下些什麼?』

  民生是最大的『考場』。

  在縣便民服務中心,習近平曾指著牆上張貼的『服務忌語』說:『跟群眾沒有感情纔會出現這樣的忌語,如果把群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那態度肯定就會不一樣。』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看望85歲老人張景枝。

  在東壩頭鄉張莊村,習近平曾牽著85歲張景枝老人的手來到她家,看廚房,察臥室,同一家人促膝交談。習近平叮囑當地乾部要切實關心農村每個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蘭考之行,他參觀時看得仔細,座談時邊聽邊記。習近平認真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讓地方乾部群眾印象深刻。

  『我們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圍繞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我們這個實踐過程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往前走。』這是習近平對領導乾部的要求,更是黨中央對人民的錚錚誓言。

  美好的未來令人向往,金燦燦的土地孕育著新的希望。

  出彩中原,不忘春天裡的囑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9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