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的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019-03-09 16:11:36 來源:求是網  作者:思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40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可以說,這個關鍵一招,將改革和開放相提並論,融為一個有機整體,貫穿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必然要求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站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堅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使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開放經濟。沒有改革,不破解舊的體制機制弊端,就不可能實行對外開放,形成適應國際市場的開放型體制機制。沒有開放,不形成統一開放、內外貫通、公平競爭、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體系,就不可能建立、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為對外開放奠定了有效推動的體制基礎,對外開放為深化改革提供了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體制規范。改革與開放相輔相成,對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改革與開放從來就是相互促進、一體推進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就是開放,開放也是改革,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發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搞市場經濟,沒有先例可循,我們只能在摸索中前進、在借鑒中提高。改革需要開放,開放推動改革。正是通過對外開放,我們逐步了解和掌握市場經濟的規律,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以開放『倒逼』改革,促使我們更加深刻自覺地認識和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推動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從改革外貿指令性計劃管理,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再到建設統一開放的大市場,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發展速度和效率不斷提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決破除一切阻礙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包括放寬市場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等在內的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市場准入和監管、產權保護、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著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例如,2018年6月,我國出臺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外資限制性措施大幅度減少,不但擴大了對外開放,也推動了國內簡政放權、通關便利化等改革,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嶄新的對外開放政策舉措,使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一片低迷的形勢下,再現了『風景這邊獨好』的奇跡。

  在我國,改革和開放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變法變革圖強運動,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豪邁宣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體現了改革進取和開放包容的相得益彰。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去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他重訪這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取得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我們要牢記改革開放初心,在深化改革中不斷擴大開放,在擴大開放中不斷深化改革,紮實提昇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