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日上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指出,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據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鄉村振興關系到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關系到脫貧攻堅戰能否打好打贏,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如期實現,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也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同時還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站在全局的角度統籌推進。
糧食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障糧食安全,首要的就是要牢牢守住耕地這條紅線,在此基礎上,還要穩步提昇糧食產能,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要著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糧食安全與高效農業的有機統一。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到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比如,農村交通運輸關系到群眾的出行便利,農田水利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有效開展,農村飲水關系到農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鄉村物流關系到農業經濟發展的活力,寬帶網絡關系到『三農』工作的現代化程度。只有不斷補齊這些基礎設施短板,纔能推動『三農』工作駛向快車道。
鄉村治理,關鍵是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要築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培樹一批能帶領群眾攻堅克難、脫貧致富的『領頭羊』,鍛造基層群眾的堅強『主心骨』。同時,要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繼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激濁揚清,移風易俗,開創基層黨組織引領下的群眾自治新局面。
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加速器』。一些『老大難』問題,要靠改革來破解;一些制約性『短板』,要靠改革來補齊;一些疑慮和踟躕,要靠改革來打消。只有堅持用改革的思維抓『三農』工作,纔能不斷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讓各類生產要素在廣袤的基層自由流動,從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動力。
『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實現鄉村振興,前路充滿希望,同心同向,斗志昂揚。在鄉村振興的牽引下,著力補齊農業生產的短板,夯實農村發展的基礎,激發農民積極性創造性,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新希望』,那麼,農業就會更強、農村就會更美、農民就會更富。(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