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聚焦計劃報告)
2019-03-08 11:08:4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趙展慧 丁怡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於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與百姓息息相關,今年將從哪些方面發力完成目標任務?針對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去年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相關政策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長湧說,這些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穩』的作用。去年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黨中央及時提出『六穩』的要求,有力推動了經濟平穩增長。

  『進』的作用。去年我國在經濟結構優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有了重要進展,政策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說擴大開放,去年出臺的政策措施之密集、力度之大,應該說是近年來少有的。

  專家認為,從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看,經濟增長、就業、價格總水平、國際收支平衡等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創新驅動、資源節約、生態保護、社會保障等反映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進一步改善。

  今年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計劃報告透露出今年宏觀政策制定上的一些考慮。

  『首先,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楊長湧說,『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更嚴峻,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備。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有利於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6%—6.5%,兼顧了穩就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防范重大風險等多方面要求。』

  『困難不容低估,但信心不可動搖。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分析,據測算,2017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纔有1.7億人。再加上改革開放紅利加速釋放,為經濟轉型昇級提供蓬勃動力。

  『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此舉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楊長湧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楊長湧說,在財政政策方面,要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保障重點支出,發揮好財政資金精准補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

  『在貨幣政策方面,要注意既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又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王遠鴻說。

  專家認為,今年要強化政策統籌協調,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增強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協同性,把握好政策出臺的時機和力度,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更加注重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與『十三五』規劃《綱要》實施的銜接,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探索建立宏觀經濟政策評估機制,防止出現政策不協調不配套,避免政策效應出現負向疊加、反向對衝等情況。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