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為世界帶來發展機遇』 ——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成就
2019-03-08 11: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國經濟轉型昇級,相關產業也加快向中高端邁進。中國堅持創新驅動和綠色低碳發展,這將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始終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不斷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越來越多國家正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

  -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增強了各國推進全球化的信心與實現合作共贏的底氣。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3月5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過去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發展成績斐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外國專家學者表示,2018年,中國不僅保持了國內生產總值的中高速增長,更實現了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在全球經濟發展中表現搶眼。通過擴大開放,中國不斷同世界分享發展成果,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

  『中國正在推進經濟發展轉型,這是十分有勇氣的自我超越』

  中國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經濟發展呈現出新活力。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60%,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快於一般工業。

  亞洲開發銀行經濟研究和區域合作局高級經濟顧問莊巨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繼續推動產業昇級,鼓勵創新型產業發展。

  『中國正在推進經濟發展轉型,這是十分有勇氣的自我超越。』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認為,中國非常重視創新,將創新發展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當前,中國正不斷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昇市場競爭力等做法也有利於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巴西智庫瓦加斯基金會研究員夏華生說,從改革開放到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根據自身國情探索發展道路。中國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能讓各類創新主體迸發強勁活力,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烏克蘭國家總統行政學院院長瓦西裡·庫伊比達認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昇級,相關產業也加快向中高端邁進。『中國堅持創新驅動和綠色低碳發展,這將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為全球經濟向好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下調部分商品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由9.8%降至7.5%。大幅壓縮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新設外資企業增長近70%。越來越多的國家正成為中國發展紅利的受益者。

  『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為世界帶來發展機遇。』塞內加爾達喀爾省省長阿利烏恩·巴達拉·薩姆貝表示,非洲國家應該不斷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從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汲取更多有益經驗。

  『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為全球經濟向好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也為貿易伙伴提供信心及發展機遇。』夏華生說,中國在全球投資增長迅速,對相關國家和地區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發展都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中國在拉美的投資,特別是電站、路橋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世界銀行統計,2011至2016年,中國進口貨物和服務總額佔全球進口市場的份額由8.4%提高到了9.7%,而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發達經濟體的進口份額下降了0.4個百分點。作為世界重要的大宗商品進口國,中國的進口對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拉動原材料出口國經濟復蘇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目前正在推行更加開放的政策,還將繼續為世界各國提供新市場和新機遇。

  庫恩認為,中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很多機遇。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是21世紀最重要的全球倡議之一。對世界和平與繁榮而言,沒有什麼比在發展中國家建設急需的基礎設施更為重要,各國都有理由支持中國這一富有遠見的倡議。

  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埃表示:『中國始終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不斷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越來越多國家正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

  歐洲議會議員、歐洲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成員瑪利亞·加布裡埃拉·左娜說:『當前,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我支持並樂見歐中未來合作越來越密切。』

  『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這些經濟目標的設定,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分析,切實可行。

  左娜說:『近年來,中國成功地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正向著更加健康、平衡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我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瑞銀集團董事會主席阿克塞爾·韋伯說:『「把握宏觀政策取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府工作報告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出一系列適應新形勢的新措施和新規劃,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令人樂觀。』

  法國經濟智庫國際前瞻及信息研究中心專家塞巴斯蒂安·讓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全球化面臨巨大困難與挑戰。『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增強了各國推進全球化的信心與實現合作共贏的底氣。』

  『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莊巨忠表示,未來中國經濟將更加積極向好,中國發展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更強的正面溢出效應。

  庫伊比達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8年經濟增速仍保持在合理區間,勞動力市場和物價水平保持穩定,主要經濟指標符合預期。今年,中國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設定為6%—6.5%,這體現了中國政府的務實精神,『隨著中國積極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向更加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將更加光明』。

  (本報北京、曼谷、華盛頓、裡約熱內盧、基輔、約翰內斯堡、布魯塞爾、巴黎3月7日電記者王雲松、林芮、胡澤曦、張遠南、譚武軍、呂強、李瀅嫣、萬宇、鄭彬、任彥、葛文博)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