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兒童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來談談你的看法吧!


【數據】
青少年觸網年齡日益提前
據《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當代青少年觸網年齡日益提前,超六成青少年觸網年齡在6-10歲。《中小學生網絡游戲認知、態度、行為的研究報告》則顯示,超七成學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游戲,近四成學生曾因網絡游戲與父母發生爭執。
【案例】
當代青少年游戲成癮群像
據報道,今年寒假,武漢一位媽媽為防熊孩子沈迷游戲,每天背著二十多斤的背包上下班,包內裝有電子手表、iPad等各類電子設備;與這位母親相比,河北一位父親則未能『防患未然』:年僅十二歲的兒子因沈迷游戲,身體素質日益下滑,上樓都需人攙扶,『身體還不如六七十歲的老人』。
【現象】
電競成網游上癮借口?
如今,各種教育類、作業類APP魚龍混雜,或插入游戲頁面鏈接,或直接內置游戲中心,令青少年過早接觸網絡游戲;此外,有專家指出,80%的網癮少年都曾有過成為電子競技選手的夢想。這種種現象,令不少青少年或以學習為由、或以電競為名,堂而皇之地接觸、沈迷網絡游戲。
【利弊】
網絡游戲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青少年沈迷網游絕對有害:視力下降、身體變弱、學習下滑……且數據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曾遭遇網絡暴力,心理健康受到影響;但另一方面,網游已成為青少年群體的社交語言,不懂網游容易受到孤立,《中小學生網絡游戲認知、態度、行為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成績較好的學生,接觸網游時間反而相對更早。
【措施】
建立游戲分級、網游宵禁制
針對青少年沈迷網游問題,有人提出建立游戲分級制,按照玩家年齡和游戲內容,將網絡游戲分為不同級別,限制青少年接觸對其成長有害的網游;此外,也有人建議推出網游宵禁制度,在0:00-8:00之間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服務,同時設立專門的『網警』,對游戲服務商進行監管。
【最新】
游戲產業應承擔起社會責任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談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多次強調這是騰訊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過去一年,國家對游戲產業做了比較強的監管。我們過去也借助這個機會,苦練內功,把很多系統建立起來防止青少年游戲成癮。雖然說在全球是最早做這個事情的企業,但因為我們在全球也排名第一,所以肯定有責任和義務率先探索規則和實踐。』
【大咖說】

陳海儀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
青少年沈迷網游有多方面原因,缺少父母關愛、學習壓力過重等都會令學生產生逃避和抗拒心理。此外,網絡游戲已成為當代青少年的共同話題,不懂網游就可能意味著社交上的失敗。
因此,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改善青少年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與立法保護環境。比如,建立一個共享信息平臺,宣傳電競行業常識、網癮戒除方法等,令家長與學生對網絡游戲有更理性的認知。

於欣偉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大學副校長)
首先,應建立第三方網游監督或評價機構,打造真正基於民間力量的網游評價中心。
其次,可組織學校或家長開展游戲評價活動,禁止有害游戲向未成年人開放,並在整個游戲行業中推行實名認證制度,健全網絡舉報制度。
此外,還應持續開展『綠色網絡校園行』等宣傳活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科學選擇健康游戲。

張志安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促使青少年科學使用網絡游戲,並保護其網絡權益,需要政府、學校、教育機構、家庭、企業、第三方平臺等方面各司其責,實行社會多元共治。
對政府來說,要更好地監管行業和企業行為,推出更多保護青少年的措施和政策。
對互聯網企業、游戲開發商來說,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敢於犧牲一定的流量、用戶規模和商業利益,在公共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對學校來說,要積極引導。
對家庭來說,家長應該是青少年網絡游戲監管的第一責任人。

明宗峰
(中國青少年綠色網絡建設傳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
目前,很多游戲生產企業利用虛擬貨幣手段瘋狂吸金,使未成年人在游戲中過度沈迷、過量消費。因此,取消利用虛擬貨幣實現利益的方式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此外,希望通過學校組織建立家長與學校協同監管的聯合防護體系,面對廣大學生、家長開展更多相關公益講座,並建立網絡游戲社會評價系統,將網絡游戲引向良性發展軌道,營造綠色的網絡游戲環境。

鍾景迅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解決青少年沈迷網游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從制度上豐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使其遠離網游。從國外經驗來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青少年學生都有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和活動。
在美國,青少年學生在周末可以從事種類豐富的體育活動,許多賽事除了比賽外還需要不少業餘時間去鍛煉,這可以讓參與其中的青少年學生不但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還能健身強體、娛樂身心。在日本,學校、社區與家長都會大力推廣經典閱讀計劃,促使學生在課餘時間養成良好的閱讀愛好和習慣。
因此,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網游上癮現象,也需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社區協同工作,為青少年學生建立豐富的業餘閑暇活動,以優質的課外活動與生活去引導青少年學生。

朱悅進
(羊城晚報首席評論員)
多年來,網游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已是不容置疑的社會問題,對此,許多家庭都有慘痛的教訓。這方面,單靠學校和家長解決不了問題,必須從源頭上化解,比如給游戲評級、設定門檻,尤其是那些不適合青少年玩的游戲,制作方或網絡平臺要承擔提醒與警示的責任。
此外,網游對一些『免疫力』、自制力低下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種『軟性毒品』,很容易上癮。因此,必須有一些強制措施。我很贊同中小學根據自身實際,制訂校規予以約束。

馬茵
(廣東省人大代表)
首先,家長要有帶頭示范作用,在家裡盡量不要沈迷手機,多陪伴孩子。平時多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戶外運動、閱讀活動。
其次,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學習兒童計算機編程、機器人制作等,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此外,家長與學校應合力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讓孩子有健康的心理。
最後,游戲平臺也應嚴格設定每日玩游戲時間,並防止一個人多個賬號的情況出現。
【新聞談】
武漢晚報:媽媽每天背電子產品出門防熊孩子放假在家沈迷游戲
羊城晚報:省政協委員朱穎恆:電競不等於網游探索建立網絡游戲分級機制
錢江晚報:想考電競解說專業,光會玩游戲可不行
統籌:孫璇
監制:孫朝方鄭華如魯釔山蔣錚區健妍
采寫:謝楊柳陳亮曾育文
制圖:麥宇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