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為人民創作 為時代畫像
2019-03-06 19:36:0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社科聯主席李修松委員:

  俯身做調研靜心創精品

  文藝和社科工作者從事的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承擔的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遵照總書記的要求,嚴以修身,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表率。自身德明,纔能用德照亮別人。首先要樹政德,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其次要樹品德,嚴於律己、砥礪品行、心地純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要修得光明美德,還必須心地純正、專一、精一。『板凳要坐十年冷』,俯下身來做調研,靜下心來創精品。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代表:

  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

  首先要明確立場問題,也就是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其次,我們應該明確如何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工作,這是方法論問題。我們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同時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人民群眾有很多創新、創造需要我們去了解、研究並總結上昇為理論。我們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踐,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代表:

  多到基層實地調查研究

  作為一名社會科學工作者,一定要對黨忠誠,為人民服務,體現在工作中,就是為人民發聲,為人民立言,為人民做學問。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做學問的基礎水平、知識能力都有所提昇,但脫離現實做學問,寫出的論文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百無一用。城鎮鄉野、基層一線,都是做學問的肥沃土壤,等待我們去挖掘、求索。在治學上,我們要深入基層實踐第一線,多到實地調查研究,勤於耕耘,在實踐中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為人民立言、發聲,這樣做出的學問,纔能做到群眾心坎裡,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杭州師范大學原校長杜衛委員:

  以人民為中心做好美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諸多重大成就,但也面臨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善於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作為一名美學研究者,我特別關心人文素質提高的問題。人文素質不僅關乎社會文明進步,而且直接影響國家軟實力的提昇,而美育是提昇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做好美育工作,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精品奉獻人民,使學術研究成果更有意義,更能解決現實問題。

  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代表:

  讓更多人感受藝術的美

  為人民創作,就是要把藝術承載的美傳遞給每個人。這就要求我們創作出能走進觀眾內心、引起共振的精品。每個戲曲工作者都要對自己的劇種有深刻的認識、思考,纔能進行有價值的藝術創造。我們應該『兩手抓』。一方面要傳承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遺產,很多劇種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傳統戲曲內容可能不是那麼精粹,但是可以傳承它的形式、手段。另一方面要面向現實,我們在創作現實題材作品時,要選擇當下美的、有積極意義的題材,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讓更多人感受戲劇的美。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委員:

  多方施策廣泛傳播精品

  為人民創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纔能從獨特的視角、以文學的形式表現人民群眾多姿多彩的生活。近年來,各地作家協會經常組織作家深入基層,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與此同時,黨和政府大力推動全民閱讀,通過建設農家書屋、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公共圖書館等措施,促進優秀作品廣泛傳播。而隨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不斷推進,為人民創作的精品,正在以更加豐富立體的姿態呈現在人民面前。

   (光明日報記者吳曉傑、陳慧娟、王璡、劉華東、常河采訪整理)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9代表(委員)之聲

【專題】2019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