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3月5日,新鮮出爐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其中,對2019年實體經濟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一組有針對性的『增與減』。
對實體經濟的支橕增強緩解企業融資難、辦事難
首先是金融對企業支橕的增強。長期以來,融資難和融資貴一直制約著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准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同時,為了更好地引導金融行業『脫虛向實』,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鼓勵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實體經濟有了優質的『源頭活水』,就能夠使得主營業務在根本上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其次是營商環境的增強。企業能夠健康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了塑造更有利於實體企業的發展環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同時,還強調了政府服務效率的提昇,『取消了一批行政許可事項,「證照分離」改革在全國推開,企業開辦時間大幅壓縮,工業生產許可證種類壓減三分之一以上』。政府服務的好不好,評判權也交到了企業手中。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我們可以看到,政府職能發生了變化,從管理者變為了服務者,更進一步從整個評價體系入手,增加了對政府職能的群眾評判和監督,從而推動政府更好的服務於企業。
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禮包減輕企業負擔
看完了"增"的禮包,我們再來看看"減"的禮包。2018年,我國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而2019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是近2萬億元。
首先是減輕企業的稅負,讓企業能夠感受到更真實的獲得感。2019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些實實在在的減稅措施,對於企業提昇淨利潤有著直接的幫助。在會上,這些措施也是多次被掌聲所打斷,其受人民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其次,是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以養老保險為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同時還強調了『各地在征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那麼,繳費比例降低後出現的缺口,誰來填補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規定『要劃轉國有資本來充實社保賬戶』。這就讓企業以及職工個人都吃了顆定心丸。一方面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而對於職工而言,福利待遇並沒有減少一分一毫。
從以上這些舉措的『增和減』可以看出政府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信心和決心。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國經濟面臨著增速換擋、新舊動能轉換、貿易摩擦等多重復雜局勢,而應對復雜局勢的著力點依然在實體經濟。發展好實體經濟,對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