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  國內要聞
搜 索
凝心聚力堅決打贏攻堅戰——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談『打贏三大攻堅戰』
2019-03-06 11:19: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題:凝心聚力堅決打贏攻堅戰——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談『打贏三大攻堅戰』

  新華社記者熊爭艷、劉慧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5日以『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為主題召開記者會,李偉、秦博勇、陳雨露、王培安、劉炳江委員分別就污染防治、扶貧資金使用、結構性去杠杆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李偉委員:『全方位立體戰』,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全方位立體戰』,一是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防治各項行動。大氣污染的防治要著重對京津冀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污染進行綜合治理。水污染的治理要側重水源地的監控治理、黑臭類水體的治理、飲用水安全的治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也是重點。土壤治理方面要紮實做好土壤環境的監測、調查和統計工作,真正摸清底數,這有利於因地施策、科學施策。二是要著力營造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合規排放、大眾綠色消費,各盡其責、良性共進的外部環境。三是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要關注在污染攻堅戰的實施過程當中,一些措施可能會對一些特定群體和少數企業產生短時間的影響,對這些群體和企業要做好生活保障等工作。

  談到城市或區域發展的能源結構調整,李偉說,針對重點地區,重點在工業領域實行天然氣代煤和電代煤,在城市大力推進建築節能,減少能源消費。優化重點區域運輸結構,積極推進京津冀地區『公轉鐵』,建設低碳高效的交通體系。進一步改革完善電力供應體制,在收入水平高、承受能力強的一些大城市,可考慮大比例引入和使用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可再生能源。

  秦博勇委員:要重點關注扶貧資金的『精准、安全、績效』

  民建中央副主席、審計署副審計長秦博勇說,去年參加全國政協『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調研,到雲南省怒江?僳族自治州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實地調研,親眼看到了國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到國家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新篇章,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談到基層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秦博勇說,建議有關部門在管理使用扶貧資金時,重點關注『精准、安全、績效』。扶貧資金的每一分錢都要用在貧困群眾身上,特別是要關注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移民搬遷和社保兜底這些政策在基層落實的精准情況,確保能夠精准脫貧。扶貧資金來之不易,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要用好、用活、用出成效,特別是要讓每一筆扶貧資金的效益最大化。

  陳雨露委員:結構性去杠杆與穩增長目標一致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說,結構性去杠杆和穩增長之間有統一的一面,並不完全對立。結構性去杠杆也需要穩定的宏觀經濟金融環境,當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時,在宏觀調控上需要強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保證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

  陳雨露說,結構性去杠杆的過程中,『僵屍企業』出清要堅定執行。一方面可以釋放沈淀的資源,另一方面可以騰出更多的金融資源用到更高效率的行業和企業中去,這有利於實體經濟高效率增長。另外,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一方面可以降低宏觀杠杆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企業輕裝上陣,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對穩增長也很有好處。

  在介紹綠色金融業務的開展情況時,陳雨露說,金融部門可以發揮市場機制優勢,廣泛籌集資金、提供風險管理工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國家綠色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昇級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國家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要從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標准體系、充分發揮好政府的作用、持續推動國際化進程三個方面促進綠色金融發展。

  王培安委員: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王培安說,首先要解決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的問題。目前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讓貧困人口報銷門診費比例達到50%至60%,報銷住院費比例達到70%左右。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針對貧困人口的健康扶貧補充保險。要立足長遠,制定統一的兜底醫療保障政策,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後的個人支付醫療費用再次給予補助,使綜合報銷比例達到90%左右。其次要解決看得上病的問題。突出重點,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實施分類救治,全面落實健康扶貧的『三個一批』措施,做好21種大病的專項救治,通過『四定』,確保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逐步擴大集中救治的病種范圍。強化貧困地區的人纔隊伍建設,加快補齊貧困地區衛生健康服務的短板,實施好基本醫保縣域內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各類醫療保險在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一站式及時結算。第三是解決少生病的問題,關鍵在於堅持預防為主,推動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談到人口問題,王培安認為中國人口發展要重點關注三個問題:一要處理好人口的規模和結構的關系,努力實現適度的生育水平;二要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變人口大國為人力資本強國;三要下大力氣把『全面兩孩政策』落到實處,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劉炳江委員:有信心完成2020年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介紹,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國PM2.5濃度同比下降了10.4%,優良天數增長了2.6個百分點,北京下降至51微克/立方米。『這些數據和人民群眾的感受是一致的。』

  劉炳江說,非常有信心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的約束性指標。他表示,信心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在各方面努力下,作為『大氣十條』第一期收官之年的2017年取得治理霧霾的階段性勝利,並探索了一條打好打贏的路子;二是在2000多名全國大氣、氣象等方面科學家的聯合攻關下,霧霾的原因也基本搞清楚了。『科學治霾、精准施策我們是有信心的。』

  『藍天保衛戰必須打贏,沒有退路。』劉炳江說。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2019代表(委員)之聲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