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曉:期待兩會傳遞更多有含金量的『好聲音』
3月3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後,備受矚目的首場『部長通道』如約開啟,六位部長直面熱點。(3月4日《光明日報》)
今年的『兩會』,民生成了最流行、最關鍵的一個詞。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與重視,已經不僅僅是民意的集中體現,而是成了決策層既定的發展基調。這次在『部長通道』的基礎上,再次創新,新增了『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展現了『兩會』越來越開放的姿態,也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兩會』的強大自信。
兩會『通道』在形式上延續了去年『走紅毯』和中外記者面對面的做法,但在人員選擇上有所改變,更多的是邀請以前沒有參加過通道采訪的代表委員。面對早已架起的『長槍短炮』,代表們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過通道,從原來的『圍堵部長』到如今『新通道』開啟,不僅如此,委員們『走心』的回答,讓人感受到開放的誠意。其實所謂『通道』,也可以說是一條直抵民心的『黃金通道』。
選什麼人走『通道』,關鍵取決於老百姓關注什麼。比如國家醫保局局長走『通道』,介紹了抗癌藥納入醫保的進展情況;再比如老百姓關心PM2.5、關心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部長就走上了『通道』。相比『部長通道』回應百姓關切,代表委員通道更多是講述意願心聲,展現履職風采。
從『圍堵』到秩序井然,從『拉著問』到『我要說』,『部長通道』采訪方式不斷變化,回答問題更接『地氣』,『含金量』也越來越高,折射出中國愈加自信、開放的面貌,彰顯著更加規范、透明的信息發布機制,也向世界開啟了一扇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而更大意義上來說是讓群眾滿意、對群眾負責的一次民生問政。回答問題過程中,代表們直擊問題要害,直接拿問題開刀,回應百姓關切民生問題,『兩會通道』吸引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已經成為一條通向民心的『黃金通道』,體現了政府政策公開、政務公開的進步,彰顯了更加自信的大國形象。
代表們的妙語連珠,越來越多地傳遞出有含金量的『好聲音』,傳遞出了我們中國的大國風范,讓世界看到一個新中國正昂首闊步走在世界舞臺。政府有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之義務,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責任。兩會通道的形式將來或許會更加豐富多樣,但回應百姓關切的意圖不會改變、傳播『兩會好聲音』的目標也將不會改變。(曹瑞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