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從《我不是藥神》談起了『醫改』。3月3日下午,2019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開啟,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接受記者采訪,提到『好藥納入醫保』『欺詐騙保』。一場發布會,一場『部長通道』,與人民生命安全切身相關的醫療話題成為關注熱點。
『讓救命救急好藥進醫保』成網民最關注的民生熱點話題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3月2日至3日網民關注的民生熱點話題包括『國家醫保局局長:讓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進入醫保』『全國政協將持續關注「醫改」圍繞難點熱點重點開展工作』『生態環境部部長:污染防治攻堅戰不能走「回頭路」』『餘留芬委員:應專門針對貧困落後山區出臺污水垃圾處理政策』『保疫苗安全「一盒一碼」追溯體系』等。
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通過優化醫保目錄結構,讓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進入醫保,以進一步緩解和減輕人民群眾的用藥難和用藥貴問題。

多數網民對國家醫療保障局的工作表示認可並點贊,部分網民期待更多藥物治療納入醫保范圍。
『醫改』進行時相關部門仍需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2018年,旨在提高藥品可及性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不僅進口抗癌藥的關稅降為零,而且17種抗癌藥已納入醫保報銷目錄。速度之快,成效之顯著,為歷年來罕見。
我國『醫改』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衛生健康服務水平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只有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保持政策與民意的良性互動,政策的制定與施行纔能獲得民意的最大支持,而百姓也纔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果實,以及由此帶來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