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關鍵年份,國際社會期待從兩會中讀懂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內在邏輯,從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探尋破解時代難題的信心與啟示
『注重高質量發展的中國能否繼續充當全球經濟的引擎』『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將怎樣繼續為全球發展貢獻力量』『中國還將釋放哪些擴大開放的積極信號,推動全球化進程』……隨著中國迎來『兩會時間』,國際上這樣的關注越來越多。對於研究中國的國際人士而言,通過中國全國兩會探尋中國發展走向、感知中國與世界關系變化的風向標,已然成為一年一度的『必修課』。
2019年兩會的『全球熱效應』是什麼?答案蘊含在中國發展的大數據裡。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近9億勞動力、7億多就業人員……龐大的體量、廣闊的市場、不斷昇級的消費需求以及強大的生產力,讓中國經濟底氣十足,韌性十足,中國因此成為世界眼中最具魅力的投資熱土。有英國專家認為『中國不僅經濟體量變得足夠大,其經濟生態系統的聯系也足夠強大』。中國美國商會近日發布的《2019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62%的會員企業視中國為其近期全球投資計劃的重中之重。
沒有人想錯過中國的發展,因為這裡總能誕生奇跡。一位曾常駐北京的巴西記者感嘆,在和中國頻繁接觸的14年中,她看到的是其他國家100年纔能取得的發展。一名在不同時期多次造訪中國的西班牙國際象棋講師感慨,上世紀90年代,即使是科幻作家也無法預測汽車在中國的這種爆炸式增長,『中國的技術、社會和教育轉型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所有國家中最快的。』從這些外國人的視角,人們能夠還原出中國發展波瀾壯闊的真實圖景。兩會新聞中心首次實現5G信號全覆蓋,引發外媒廣泛熱議;嫦娥四號抵達月球背面讓德國《世界報》驚嘆中國正讓世界見識到『歷史上最偉大的復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政策論壇網站一篇文章指出,無論是在清潔技術、智能制造、金融科技,還是在信息和通信等行業,中國都在推動全球創新。關注中國的理由,不僅在於亮眼的中國成就,更在於中國緊緊把握發展的總鑰匙,馳而不息地走向美好未來。
用國際比較的視野更能感受到中國成功故事的厚重分量。環顧當今世界,西方民主模式失靈的現象頻頻進入人們視野——民粹主義抬頭、選票政治困頓、黨派對立極化、政治格局碎片化……面對這些不斷湧現的『治理危機』征候,即便在西方社會,也有很多人感到需要從新的維度尋覓對策。目光投向東方,透過中國全國兩會窗口,領略中國智慧,可以獲得新啟迪。觀大勢、謀全局、乾實事,中國展現出的強大施政能力和駕馭發展大局的領導力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坦桑尼亞執政黨革命黨書記處書記坡勒坡勒最近接受采訪時就強調,中國在治國理政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學習,『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不斷實現人民的訴求和願望,中國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正得益於人民的支持』。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樣的關鍵年份,國際社會期待從兩會中讀懂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內在邏輯,從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探尋破解時代難題的信心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