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題: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全國兩會前夕看改善民生新獲得
新華社記者陳芳、陳聰、屈婷
每3秒鍾,就有一人跨過貧困線;
每1分鍾,就有4000多位旅客乘高鐵出行、9萬多件快遞被寄出簽收;
每24小時,就有1.8萬多戶企業誕生;
……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聆聽新時代奮進的足音,一張張民生清單、一項項民生實事,背後是普通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加速補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民生改善站到新起點
楚松村,海拔約4000米,中國最難以抵達的村莊之一。
69歲的歐珠加措,在這個『雪域孤島』生活了一輩子。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寬敞實用的房子,是幾代人的心願。
進入新時代的楚松村,幾代人的『住房夢』照進了現實。隨著邊境小康示范村項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推進,歐珠加措欣喜地分到了房子。楚松村所在的楚魯松傑鄉也將全面脫貧摘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一年來,為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一系列改革部署伴隨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
1386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7%;
580萬套棚戶區住房開工,重點改造老城區內髒亂差的棚戶區和國有工礦區、林區、墾區棚戶區,努力讓新市民有溫暖的家;
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全面啟動,碘缺乏、克山病等地方病防治再加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進一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世紀以來發布的16個中央一號文件,不斷釋放『三農』改革重大信號。
電商網店在村鎮遍地開花,『互聯網+金融』融入鄉村經濟,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讓世界見證中國鄉村的新活力。河北『手工耿』、寧夏百歲『枸杞主播』、廣西拍客『巧婦9妹』,成為新時代的鄉村『創客』。
『著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時代課題,對加快補齊小康短板做出一系列具體安排,讓億萬人民暖在心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說。
聚焦痛點難點保障改善民生,讓民生和發展在互促共進中實現新跨越
2018年4月,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家住安徽合肥的肺癌患者代先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常規的化療無法有效治療,只能使用第三代靶向藥泰瑞沙,但藥品一盒價格高達5萬多元。
短短幾個月內,經過國家醫保談判的推進和帶量采購新政的實施,泰瑞沙已經降到1萬元一盒,醫保還能報銷70%的費用。目前,代先生病情得到控制,已經出院治療。
保障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用藥,17種抗癌藥降價並納入醫保目錄——民生『小事』,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大事』。
『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懮解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及時感知老百姓的煩心事,從教改、醫改到戶改,民生和發展互促共進,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1300萬人在城鎮找到工作。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勞動力供給仍處高位,《打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以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帶動300萬貧困人口脫貧,更多人的『飯碗』有了保障;
從高校畢業生到農民工,戶籍改革迎來新利好。1億多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行動在繼續,落戶通道被進一步拓寬,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
從中低收入者到小微企業,一大波減稅措施正在落地。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統一提高到5000元/月,包括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6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
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全面啟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建立中央調劑基金,民生『焦慮』不斷化解,社會信心持續增強。
作為一名一線科技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馬全林二十餘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人跡罕至的沙漠腹地。在他眼中,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是近年來民生之基不斷築牢的一個縮影。
馬全林已准備了關於西部生態保護的好幾份提案。他相信,只要將精准治沙和科學治沙的理念播撒到沙區,就能給乾涸的沙漠帶去甘甜的希望。
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接續奮斗推動民生改善邁上新征程
河南伏牛山黑虎廟小學的山裡娃,今年通過互聯網學上了城裡學校的課程。
堅守大山17年的『80後』鄉村教師、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已兩鬢斑白。目睹扶貧帶來的重大變化,他連說『真不敢相信是真的!』
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推動教育公平,加快消弭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是代表委員們關心的重要民生議題。隨著教育投入持續向困難和薄弱地區傾斜,人們相信,大山裡的教師將不再『一個人戰斗』。
『藍圖越美好,使命越艱巨,就越需要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上取得新突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表示。
從溫飽不足到邁向全面小康,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小至一鎮一村,大至神州南北,70年的光輝歷程,見證了新中國的滄桑巨變;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千千萬萬的奮斗者砥礪前行,用實乾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前進。
重點突破,『衝刺』全面小康不停步——
2019年是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啃下深度貧困地區的硬骨頭,這是最大的任務和挑戰。把『大水漫灌』變為『精准滴灌』,用『責任狀』綁定『烏紗帽』,中國將有更多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多樣化需求在發展中破題——
著力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成為18個部門的最新聯動方案。從脫貧攻堅釋放的消費潛力,到危房改造激發的市場需求,再到養老、環保、教育等產業的廣闊前景,新的增長點就蘊含在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中。
堅持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中實現更大的民生獲得——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沒有高質量發展,民生改善就會缺乏動力。改善消費環境、加強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建設……一項項民生工程的落實,是促進經濟轉型昇級的『金鑰匙』,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金種子』。
歲月荏苒,13億多人的『民生期待』在昇級,不變的是奮斗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