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領航!向著高質量發展堅定前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述評
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2018年注定極不平凡——
這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國際國內各種挑戰和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一年。
世事紛繁,應對有力。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引領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穩中有進,書寫出大國經濟的嶄新篇章。
高瞻遠矚領航掌舵
12月13日,長度超過12公裡的京張高鐵八達嶺隧道順利貫通。明年,這條鐵路有望建成通車。

12月13日,建設者慶祝京張高鐵八達嶺隧道勝利貫通。新華社發(任超攝)
不遠處,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建設進入收官階段,明年將正式開幕。

4月24日,工人在北京世園會國際館建設工地吊裝『花傘』。總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的國際館是北京世園會園區內面積最大的場館建築,它以『花傘』為基本元素,94把由鋼柱和懸挑鋼梁構成的『花傘』在頂部花瓣處相互連接,既對建築起到支橕作用,又構成了如同『花海』般的屋頂。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充沛的生機活力,正是中國經濟的鮮明寫照。
當天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18年中國經濟作出『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判斷。
今年,距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有10年。盡管世界經濟整體保持增長,但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未消除,各類風險加快積聚,不穩定性陡增。
踏上發展新征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用一份穩健的成績單,給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實現6.7%的增長,就業穩、物價穩,『穩』的格局沒有改變;
前三季度,服務業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昇至60.8%和78%,『進』的態勢持續發展;
前三季度,新登記注冊企業數日均超過1.8萬戶,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新』的力量不斷壯大。
穩中有變態勢下,中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展現出巨大韌性和深厚潛力。
『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在世界舞臺中扮演了極為重要角色。』巴西中國問題專家卡瓦略如是評價。

3月22日在海南博鰲拍攝的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三個沒有改變』的重大判斷:『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橕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穩健的成績單,來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
一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明確7個『堅持』,為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經濟處在跨越關口的關鍵時期,這一年,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經濟巨輪航向更加清晰;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要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凝聚人心、更有溫度;
著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一年,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內生動力更強;
財稅改革、價格改革、國企改革深入推進,這一年,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破除;
著眼『破』『立』『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年,堅持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准藥方,經濟發展後勁更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這一年,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發展短板加力補齊;
積極應變、主動求變,這一年,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實現以進促穩。
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豐富發展。
穩健的成績單,來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戰略謀劃——
今年『雙十一』當天,天貓交易規模首度突破2000億元,全國處理快件量達4.16億件,再創歷史新高。

11月12日,在上海舉行的『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上,大屏幕顯示『雙11』全天成交額。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消費提質昇級,是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頂梁柱』、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此前一個多月,中央就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出臺重磅文件,部署以消費提質昇級助推高質量發展。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
2018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4次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在重要節點為經濟運行把脈定向、相機調控;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3次會議,著眼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我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一年來,黨中央以更加宏闊的視野、更加長遠的眼光,為經濟發展察局馭勢、謀劃藍圖。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5次會議,改革開放持續向深入推進;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召開2次會議,強調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一年來,圍繞經濟發展重大問題,黨中央運籌帷幄,加緊推進經濟領域各項工作。
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從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到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到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一年來,圍繞經濟發展重點難點,一系列重大部署接連出臺,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

這是10月10日無人機拍攝的山東蘭陵縣金嶺鎮壓油溝風景區。2016年,當地政府引進民間資本,建成佔地5000畝的壓油溝風景區,走上了一條龍頭企業帶動、文農旅融合發展的脫貧致富新路。新華社記者王南攝
穩健的成績單,來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協調、整體推進——
4月的海南,滿目蒼翠,天藍海碧。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瓊海、三亞、海口等地,深入農村、科研單位、政務中心,考察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強調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地方考察調研、出席重要會議,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對經濟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指明前進方向、作出系統部署。
3月,在參加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4月,長江之行,3天兩省四地沿江考察,實地調研經濟社會發展,謀劃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9月,聚焦東北振興,4天跨越東北三省,在關鍵節點指明前進方向;
11月,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節點考察上海,看企業、進社區,談創新、論黨建,為上海改革發展指引方向,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
……
四季更替,歲月如梭。

9月29日拍攝的夜色中的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高樓。新華社記者方?攝
一年來,在世界經濟風雲變幻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引領中國經濟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進展、新成效。
縱觀中國經濟,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愈加凸顯,『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變逐浪而高,『積累量』向『提昇質』的轉變勢不可擋。
不懼風雨運籌帷幄
海關總署12月1日對外發布消息,截至11月中旬,我國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增長近15%。
『我國外貿市場多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個別市場的波動對整體外貿發展的趨勢影響有限,我國進口潛力正在逐步釋放。』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
在時間軸線上觀察,2018年的中國經濟,面臨諸多兩難和多難問題。
奔著問題去,找准問題乾。
『我國發展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各種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因素交織疊加在一起,加大了工作難度。但是,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我們認准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堅定務實。
越是艱難險阻,越要闖關奪隘。
面對變化和挑戰,要更加善於撥雲破霧,看清方向,把住大局——
這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始終堅持平等磋商,堅定維護自身正當利益,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面對經貿摩擦擾動,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為中國經濟沿著既定方向前進持續拓展發展空間。
面對變化和挑戰,要更加堅定沈著,迎難而上,紮實工作——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影響首當其衝。
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可分別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和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
把穩就業放在首位,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守住民生之基。今年以來,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的較低水平。
從年初的7.9%到前8個月的5.3%,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走低,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甚至回落至3%平臺。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出現多年罕見的低增速。
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強調要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建設若乾重點工程。
不是不需要投資,而是要避免無效投資、防止大水漫灌;投資空間不是沒有,而是讓資金投向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一系列穩投資政策作用下,投資增速從9月企穩回昇,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在觸底後於10月實現年內首次回昇。
面對變化和挑戰,要更加清醒警覺,有效防范,化解風險——
4月的北京,春暖花開。
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聵。
21天後,年內首次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強調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
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持續推進去杠杆,困難大,阻力更大。但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關必須過。
一年間,一系列政策在多個領域發力。
市場化債轉股、處置『僵屍企業』、加強金融監管、遏制資金脫實向虛……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7%,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熱點城市房價降溫勢頭顯現。
面臨多變的外部環境,資本市場出現震蕩。
10月19日上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負責人接連表態,一系列政策紛紛落地。
面對變化和挑戰,要更加真抓實乾,穩定預期,堅定信心——
年中,所謂改革導致國進民退、民營經濟離場的論調浮現,引發爭論和擔心。
9月底,在東北三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民營企業遼寧忠旺集團。
『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繼續發展壯大。』總書記的講話力撥千斤。
隨後一個多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民營經濟鮮明表態:在給受表彰民營企業家的回信中明確『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在廣東考察時提出『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議並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總書記的話直抵人心,令人振奮;
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一個個實招硬招,讓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只要有了政策的確定性,我們就能堅定信心,心無旁騖地搞好企業。』參加座談會的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說。
面對變化和挑戰,要更加敞開胸襟,開放融通,共同前進——
中國銀保監會近日宣布,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籌建。
今年,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3年後即不再做限制。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成為最早的受益者之一。
同樣得益於股比放寬政策,寶馬繼續在中國擴大投資,特斯拉將在中國獨資建廠。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一立場一以貫之,堅定不移。
今年以來,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長度由63條減至48條,關稅總水平由上年的9.8%降至7.5%,出臺53項措施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的開放新信號全球矚目。

11月9日,進博會部分志願者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合影。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
一次性提昇32位!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把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從第78位提昇至第46位,稱贊中國相關領域改革『令人驚嘆地快速且有效』。
大國經濟,氣象萬千。
習近平總書記以大海作喻,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面臨風雨挑戰不斷前行的底氣——
『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保持定力行穩致遠
12月,北方室外氣溫已是零下,太原鋼鐵集團的車間卻熱火朝天,24小時持續生產。
只有頭發絲二十分之一粗、被譽為『黑金』的碳纖維,僅在國內就已供不應求;A4紙四分之一厚、『論克賣』的『手撕鋼』,即使關稅提高,海外客戶仍訂單不斷。
從傳統鋼鐵加工邁向高精尖、高附加值產業的太鋼,正是一年來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越是形勢復雜,越要保持定力。
有改革開放40年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有經濟回旋餘地大、韌性強的優勢,有13億多人口的內需市場,中國經濟能夠抵御一切狂風驟雨。
有底氣,就有『進』的動力。
不拘泥於一時得失,不計較短期數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決心,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昇。
一年來,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勢頭強勁——
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由總量問題變成了結構問題。實現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過坎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地方考察時多次強調,要『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
今年以來,從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到建立創新決策容錯機制,一系列支持鼓勵創新舉措的推出,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今年以來,我國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等領域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中國創新能力提昇至全球第17位,成為前2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不久前,珠海航展上我國自主研制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的超高難度飛行表演,充分彰顯中國創新的新高度。
向創新要動力,變創新為活力。

6月9日,山東青島舉行《有朋自遠方來》燈光焰火藝術表演,慶祝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召開。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今年1至11月,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快於規模以上工業5.5個和2個百分點。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年來,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重大發展戰略更見實效——
12月1日,北京至雄安新區鐵路雄安站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底投入使用後,到北京只需半小時。
今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強調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同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8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召開,共建『一帶一路』從繪就『大寫意』轉向繪制『工筆畫』。
著眼未來,以重大戰略為引領,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重點任務精准發力,一幅東西南北良性互動、各區域協同發展的中國經濟新畫卷正漸次展開。
立春之日,中央發布了今年的一號文件。秋分時節,億萬農民迎來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年以來,從國內考察到出席中央會議,從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如春風拂遍中國大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圖景正在變為現實。
一年來,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民生保障更具力度——
『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今年9月開學季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我國青少年視力健康這件『小事』作出重要指示,讓無數人倍感溫暖。
民生『小事』,就是發展『大事』。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重要命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實實在在的舉措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
『共產黨給老百姓的承諾,一定要兌現!』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隨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大力推進,黨政領導乾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等相繼出臺,制度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也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有力托舉。
陝西延長縣等8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成為我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宣布脫貧摘帽數量最多的一批,脫貧攻堅戰果喜人。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邁出堅實一步,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今年以來,一系列民生實事落實見效。
從推動抗癌藥降價到加快藥品審批,從改革學前教育到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從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到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今年以來,改革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剛剛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又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面向未來,中國經濟航船將繼續破浪前行,駛向光輝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