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  國內要聞
搜 索
改革創新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道
2018-12-18 10:37: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14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諮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會時表示:『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麼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後如何更好向前發展。

  2014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諮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會。這是習近平在對話會上致辭。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銀行2007年提出的一個形象化概念,指不少中等收入經濟體長期停留在這一階段,原有增長機制和發展模式矛盾顯露,原有發展優勢漸漸消失,遲遲不能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亞洲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拉丁美洲的墨西哥、阿根廷等,都長期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將『中等收入陷阱』的三大特征總結為:經濟發展較乏力,不能進一步得到發展;收入差距擴大、貧富差距擴大;環境問題比較嚴重。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白智立

  201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800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標准屬於上中等收入國家。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我國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而近年來,關於中國是否面臨『中等收入陷阱』,能否跨越,如何跨越的討論逐漸增多。

  面對這一問題,白智立指出,黨的十八大之前我國確已表現出一些『中等收入陷阱』的明顯表征,例如環境問題嚴重,腐敗現象滋生,收入差距擴大,基尼指數上昇等。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由於我國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成功駕馭經濟發展大局,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使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正在走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跨越之路。

  中國已建立起世界先進的現代化生產線

  在白智立看來,黨的十八大之後我國不斷推進改革的全面和深入進行,國家層面出臺相應政策的同時,企業也在推動進一步改革,特別是利用新技術、高科技來促進中國企業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昇級,使在中等收入國家所出現的經濟停滯現象在我們國家不再出現。

  近期美國智庫外交學會發文稱,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本實現現代化,中國需在2020年至2035年間保持不低於5%的年增長率。在我國這樣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轉向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多重關口,下大力氣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對此,白智立認為,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昇級,科學技術就要不斷創新,產業就要不斷現代化並向前推進。此外,福利國家政策也需不斷實施和推進,從而克服並解決收入差距擴大等現代化發展中所出現的多重社會問題。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