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新風吹 南疆變】結對認親:天山南北的動人畫面
2018-12-15 16:40:14 來源:新疆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1月27日,阿克蘇市王三街的結對認親商戶在聚餐。

  新疆日報訊(記者米日古力·吾 周鵬攝影報道)『哥,嫂子的身體好點沒有,藥有沒有按時吃,你要好好照顧她,家裡的重活累活咱倆乾就行了。』11月24日中午,一走進洛浦縣杭桂鎮歐吐拉艾日克村親戚肉孜買買提·托乎尼牙孜家,和田地區財政局乾部李時富就不停地叮囑著。肉孜買買提的安居富民房布置一新,4間房子的牆面印滿色彩繽紛的鮮花圖案,衛生間、洗浴室打掃得乾乾淨淨,房子收拾得整整齊齊。

  自治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後不久,李時富和肉孜買買提結為親戚。每隔一段時間,李時富就要到肉孜買買提家住幾天,坐在爐前灶頭拉拉家常,兩人的感情在你來我往中日益深厚。

  現在,南疆各族群眾特別是貧困家庭不同民族的親戚多了,各族乾部群眾與結對認親戶相互走動已成為天山南北最動人的畫面,民族團結意識已深深植根各族乾部群眾心田。

  這纔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11月25日一大早,和田市拉斯奎鎮庫勒來克村村民服務中心響起歡快的音樂,自治區審計廳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正在大廳裡忙碌著。村民布威薩熱·麥提庫爾班的女兒這天出嫁,駐村工作隊准備籌辦一場『高大上』的婚禮。

  68歲的布威薩熱身著綠色印花針織長裙,外面套一件墨綠色大衣,腳上是短腰皮靴,戴上金耳環、金戒指,滿臉喜氣趕到服務中心,開心得合不攏嘴。

  『我的好孩子,真是累壞你們了,喝點水,休息一下再乾吧。』布威薩熱拉著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項繼光的手關切地說。

  『我的「阿帕」(維吾爾語,意為媽媽),別擔心,今天您女兒出嫁,我們可是娘家人,婚禮一定要辦得熱熱鬧鬧的。』駐村兩年多來,項繼光學會了不少維吾爾語。

  『我的好孩子,有你們在,我什麼都不擔心。』布威薩熱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欣慰地看著熱鬧的場面,對身邊的鄉親說:這纔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幾年前,布威薩熱給家裡其他幾個孩子也操辦過婚禮。那時,村裡籠罩著一股『歪風邪氣』,婚禮不讓唱歌不讓跳舞,也聽不到笑聲,鮮艷的色彩從大家生活中消失了,連婚禮這樣的喜慶日子也寂靜得可怕。

  駐村工作隊的到來,改變了這裡的一切:村裡的土路變成了寬敞平整的柏油路,淤塞的水渠改建成防滲渠,村道兩旁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庭院裡立起了蔬菜小拱棚,隨處可見的垃圾桶讓村子變得乾淨了……村裡的歡聲笑語多了,大家上夜校、學文化,現代文明新風吹進村裡,婚禮上又有了喜慶的嗩吶聲和歡快的歌舞。

  這不,村裡53歲的電工艾尼瓦爾江·阿巴斯也早早來到婚禮現場,拉著自治區審計廳駐庫勒來克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王軍的手聊個不停。

  一個月前,工作隊舉辦了一場優秀村民評選活動,通過村民投票,艾尼瓦爾江獲得了第一名。駐村工作隊獎勵他一輛價值5000元的三輪電動摩托車,如今他成了村裡的明星。

  『我的獎品被女兒要走了,她說要參加下一次評選活動,也要力爭得第一名呢。』艾尼瓦爾江和王軍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哇,這個彩帶拱門太好看了,整個大廳布置就像偶像劇裡那樣浪漫。』村民吐熱尼薩·阿部都力克木和幾個姐妹驚呼道。

  從大廳門口鋪設的紅地毯穿過彩帶拱門一直延伸到舞臺,色彩繽紛的彩帶將大廳頂部裝飾成了夢幻的海洋,彩色氣球飄浮在各個角落。

  中午13時左右,婚禮進行曲響起,新郎身著一套嶄新的西裝,新娘穿著潔白的婚紗,兩人手挽手穿過拱門緩緩走向舞臺,婚禮正式開始。

  布威薩熱擦拭著眼角幸福的淚水,感慨道:『女兒出嫁了,婚禮上歡聲笑語,她將來的生活一定會幸福美滿。』

  百年老街續寫新佳話

  『阿克蘇這幾年發展不錯,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要不斷提高飯菜品質,必須跟上大眾需求纔行。』『你說得太對了,現在大家生活都好了,對衣食住行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提高飯菜品質,服務也要跟上。』11月26日下午,在阿克蘇市王三街『一家親』餐廳,婁建波和木合塔爾·阿布都肉蘇力說著共同的想法。

  王三街在阿克蘇無人不知,這條百年老街流傳著一段佳話:清末,一位天津客商收養了一個維吾爾族男孩,取名王三。王三跟著養父學習經商和中醫,長大後在阿克蘇建了一個巴紮,人稱王三街。

  『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的開展,賦予這條百年老街新的活力。興隆街與王三街相距3公裡左右,經阿克蘇市民政局駐紅橋街道辦事處紅橋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牽頭,興隆街商戶與王三街首批54名商戶結為親戚,目前結對認親商戶共有107對214人。

  如今,以『一家親』命名的夜市、商貿城、餐廳、蔬菜店隨處可見,每個結對商戶都有一棵結對連心樹、一張全家福照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傳統在這裡延續。

  婁建波和木合塔爾是『一家親』餐廳的共同發起人,之前兩人在阿克蘇市各有自己的生意,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結為親戚後,經常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發現了很多共同的地方。

  『在新疆,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各民族你來我往是很平常的事,我們如今成了好親戚、好兄弟,應該一起做點有意義的事。』婁建波和木合塔爾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最終以『眾籌』方式開了這家餐廳,並決定將餐廳盈利的5%用於幫助當地困難群眾。

  走進這家具有民族風情的餐廳,寫有『生意興隆』的紅色牌匾映入眼簾。當然,這家餐廳最大的特色是由7個民族、88位股東共同創辦而成。

  每天,『一家親』餐廳總是座無虛席,無論是來疆游玩的游客,還是本地食客,在這裡用餐時,總要到二樓的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看一看。這裡陳列的200多張圖片、100多本圖書、30多件文物,靜靜講述著生活在新疆這片熱土上的各民族休戚與共、共同發展的感人故事。

  這種感情會一直延續下去

  『作業都做完了吧,今天要上的課都提前預習了嗎?』『做完了,功課也預習了。今晚你到我家一起做作業吧。』11月26日一早,疏勒縣第二小學六年級八班的胡怡佳和謝伊代·麥麥提艾力手拉手往教室走去。

  疏勒縣第二小學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多個民族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胡怡佳和謝伊代就在這所學校上課,兩年前兩人成了同班同學,在學校開展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結成對子,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疏勒縣第二小學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各方面,全校55個班的2607名學生都結成了對子,老師彼此也結為親戚。

  『今天下班,我要到你家吃飯,想吃你做的燉魚了。』課間時,教師阿瓦古麗·阿布都瓦依提跑到侯莉身邊說。

  雙眼皮、長睫毛,卷卷的短發襯托得侯莉格外精神,一眼看上去長得很像維吾爾族。『我是土生土長的疏勒人,小時候左鄰右捨各民族都有,大家在一起生活、工作,時間長了長得難免也像起來。』性格開朗的侯莉笑著說。

  侯莉從事教學工作已有22年,阿瓦古麗剛來學校的時候,對如何開展工作一籌莫展,侯莉毫無保留地向她傳授經驗,兩人成了好朋友。阿瓦古麗喜歡到侯莉家『蹭飯』,課餘時間兩個人相約逛街、看電影、吃飯,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姐妹。

  『我姐做飯太好吃了,尤其喜歡她做的燉魚,所以經常去她家「蹭飯」。』阿瓦古麗捂著嘴笑起來。

  上午兩節課後是大課間,孩子們紛紛跑到操場上玩。『我說一、二、三的時候,我們一起掄繩子,這樣纔能掄得高,大家纔能都跳進來。』丁紫璇對搭檔麥蘇提·麥合木提認真叮囑。

  丁紫璇和麥蘇提兩人的媽媽以前就是同班同學,如今他倆也是同班同學,在學校開展的『手拉手·一家親』活動中結成了對子,兩家人的交往更為密切。

  『無論是我們那一代,還是孩子這一代,各民族在一起學習、生活、工作是常態,我相信,這樣的感情會一直延續下去。』麥蘇提的媽媽古麗娜·吐爾遜說。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