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改革開放40年的巨變,在每個中國人的舌尖上都是一段段深刻的記憶。透過『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人們回顧著這些生活細節的發展變遷,體味和訴說著舌尖上的歷史變遷。
展覽中,糧票、肉票和購買各種緊缺商品所需的票證,見證了人民生活從全面短缺到日漸繁榮的歷史。『最有意思的是上海的半兩糧票,當時能買一塊點心或一碗小餛飩。』講解員介紹。
看到這些『陌生又熟悉』的票證,年齡稍大的觀眾不時互相交流,分享著一個個青春歲月的故事;年輕觀眾則靜靜傾聽,發出一聲聲感嘆……『短短40年,可前後生活水平的差距,真的沒法相提並論!』站在這些票證前,57歲的劉勁寶感慨,『我們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受益者,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飯桌上的巨大改變,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1970年出生的謝靜來自河南商丘農村,她回憶說:『小時候家裡孩子多,整天吃窩窩頭。回想起來,歷歷在目。』後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推進,謝靜兄弟姐妹趕上時代大潮,生活條件都越來越好,『現在吃喝不愁,真要感謝改革開放啊!』
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糧食年產量從3億噸跨越到超過6億噸,肉蛋奶果菜茶和水產品等日益豐富。在時光博物館中的『時光雜貨鋪』裡,零食、餅乾罐、罐裝飲料喚起了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小時候哪裡有現在這樣花樣眾多的零食,小伙伴手中的一塊巧克力,就能讓我們羡慕不已。』90後的黃旭感慨道。
展覽現場一則兩分鍾左右的視頻,生動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百姓年夜飯的變化,觀眾們紛紛駐足觀看。
一直以來,年夜飯都是物質發展水平的生動折射。『我小時候冬天的菜品十分單調,上頓白菜、下頓還是白菜,就等著年夜飯來改善改善。隨著時代發展,菜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年夜飯從追求雞鴨魚肉,到花樣越來越多,葷素搭配也更講究。』1981年出生的繩曉健感慨,『年夜飯的變化,看似都是細節,卻反映了每個家庭在改革開放時代背景下的顯著變化』。
『小時候天天盼著過年,過年有糖果,還可以飽餐解饞。現在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來自江西的黃劍濤說,『現在過年,要提醒大家不能胡吃海喝。改革開放給人們的飲食習慣帶來的變化,太大了!』
『小時候,過年期待的是餐桌上的雞鴨魚肉。』觀眾周希昱接過話頭,『現在,年夜飯不僅僅是一桌子美味佳餚,更象征著一家人的團聚、歡樂。大家共同回憶過去一年的溫暖瞬間,以及對新年新時代的熱切期盼和美好祝願。』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