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楓涇鎮:眾創入村 水鄉日新(慶祝改革開放40年基層行·鄉鎮篇)
2018-12-04 11:06:09 來源:  作者: 郝 洪 唐小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老廠房裡的煙囪,北旺涇阻擊戰的碉堡,都保留下來了……』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介紹。誰能想到,去年6月,眼前的長三角路演中心還是一片荒涼廢舊的老廠房,一年半的時間,搖身一變成為上海西南門戶的新地標,也是長三角地區創新創業的新平臺。

  作為一個有15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楓涇鎮找到新的活力,與上海臨港集團聯手打造上海臨港·楓涇科創小鎮,致力農業科技項目孵化,為農創項目搭建路演平臺,促進社會資本與農業技術聯姻。

  今年3月28日,在楓涇鎮,蘇州西風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上海海洋大學簽訂協議,獨家獲得中華絨鰲蟹『江海21』品種的商品蟹銷售權與品牌使用權,轉讓期限10年,轉讓總金額1500萬元,創下國內水產品種轉讓價格之最。截至目前,楓涇科創小鎮已累計舉辦各類技術路演對接活動200餘場,成功注冊科技類企業200多戶。其中,舉辦農創路演活動30場,成功對接項目39個,成交金額達5000多萬元。

  中國小鎮很多,古鎮也不少,如何在發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楓涇以『小鎮更新,眾創匯聚』為發展主題,不搞大拆大建,聚焦『科創、文創、農創』,啟動『古鎮更新』『產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四大更新。

  早在本世紀初,楓涇鎮就開始轉型發展,將目光投向文創,吸引創客入村。

  小鎮北部的中洪村,是遠近聞名的『中國特色村——農民畫村』。陳惠芳一家是村裡土生土長的『農民畫世家』,一家9口都會作畫。隨著『金山農民畫』的招牌越擦越亮,單靠畫畫,陳惠芳一年就有10萬元收入。

  『我正打算醃酸菜呢!』從東北來到上海的農民畫家沈樹花的畫室門口擺了一溜兒大白菜。一進門,一幅大公雞的畫作映入眼簾。『看這雞尾巴,有玄機!人參貂皮鹿茸角,東北「三大寶」都在上面。』

  『中國農民畫村』裡的畫家來自吉林東豐、陝西戶縣等中國民間繪畫畫鄉,是楓涇古鎮最早的文創創客。在畫村裡,各地的農民畫家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游客們不僅能觀摩畫家們的創作過程,還可以研習繪畫。

  在楓涇鎮,長三角路演中心和中國農民畫村並不是最時尚的眾創空間。去年3月,楓涇鎮新義村組織農民將閑置用房出租給眾創企業,既為企業和創客提供創新創業平臺,也讓一大批閑置的農宅『活』了起來。目前,新義村首批9戶農民將閑置房屋出租,租期15年。閑置民宅成了創新工作室、民宿、休閑農業基地。

  『傳統農民缺乏現代農業技術和經營方法,一年辛苦勞作,收獲全靠天氣、力氣和運氣。』楓涇鎮新義村黨總支書記尤利明說。如何突破『三氣』瓶頸?『要像培養大學生村官一樣培養大學生村民,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到農村創業發展。』

  陸華輝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本來可以跳出農門,最終選擇返鄉與其他4位伙伴共同成立上海輝燦果蔬合作社,有償流轉經營250畝農田,草莓采摘游、有機蔬菜網絡銷售風生水起,平均每天銷售有機黃瓜3000公斤以上。『年輕創客是未來鄉村的主力軍,我們將通過「眾創入村」帶動鄉村振興。』尤利明說。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