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劉春妍)11月14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正式與觀眾見面。展覽緊扣改革開放40年歷程,6個主題內容展區,27個單元,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沒有來到現場的你不要著急,從今天起,我們將細數每一個單元,為大家一一解讀展館陳列的內容。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廣袤的農村,從18個紅手印開始看看這片『希望的田野』。

第二展區『壯美篇章』的第一單元『希望的田野』,重點展示以小崗村『包產到戶』為發端,拉開農業農村改革大幕,突出反映農業改革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冬,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堅定地按下紅手印,實施『包乾到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


40年來,農村改革成就輝煌。農產品告別絕對短缺,人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日益豐富。農業告別『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方式,現代化水平大幅躍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鄉村面貌根本改觀。農民生活總體上告別貧困,走向全面小康。依靠黨的堅強領導,依靠億萬農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這裡展示的各種票證,包括布票、糧票、肉票和購買各種緊缺商品所需的票證,見證了人民生活從全面短缺到日漸豐富的歷史。最有意思的是上海的半兩糧票,當時,憑票可以購買一塊兒點心或一碗小餛飩。
在這面牆的展板上,還有大量豐富的圖片,呈現出『三農』事業的翻天覆地變化。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的更多精彩內容,請您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