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來,第五屆互聯網大會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這不僅是因為當今的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各國都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比如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和5G時代的挑戰,而且也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匹配正在成為影響世界繁榮、進步的重要因素,如何突破瓶頸,為人類的共同發展尋找答案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正是在兩重背景之下,烏鎮的第五屆互聯網大會成為了當前人類解決互聯網時代的新問題,推動世界各國攜手並進、共享成果的重要歷史節點。一方面,本屆大會分論壇共19場,著力凸顯論壇加領先科技成果發布和博覽會『1+2』功能定位,重點探討人工智能、5G、大數據、網絡安全、數字絲路等議題。讓與會各國代表可以就最前沿的互聯網技術問題展開最深入的討論。另一方面,今年第五屆國際互聯網大會的主題為『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不僅突出了中國互聯網思維中的共贏特點,而且與中國『共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策遙相呼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設置了『創新發展』『普遍安全』『開放包容』『美好生活』『共同繁榮』5大板塊,其根本出發點在於解決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過程當中,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不均衡的狀態。在中國的互聯網思維中,互聯網應該成為讓世界共享發展紅利,共建命運共同體的橋梁,而不是拉大差距、弱肉強食的叢林。正如習近平主席提到的那樣,雖然我們的共同發展中會遇到諸多實際的困難,如『國情不同、互聯網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現實挑戰不同』等,但是終歸我們有著相同的目標——『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應對網絡安全挑戰、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互聯網大會也正是中國要努力擔負起作為大國的責任,呼吁加強各國之間的務實合作,共進共贏、同心同力的最好表現。
從2014年開始,在首屆開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便提出了『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題,使得各國意識到,互聯網作為一種國際公共資源的重要性,如果不加強互聯網方面的合作以提昇本國的互聯網實力,則會落後於時代,在國際交往中處於被動。而後的幾年中,大會針對互聯網經濟、互聯網創新、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治理、互聯網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在『一帶一路』的政策引導下,中國幫助落後國家和地區搭建網絡基礎設施,同時在尖端領域也取得諸多突破。而後,『互聯網社會』、『數字經濟』等概念逐漸浮出水面,從此互聯網不再專屬於技術領域,也登上了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舞臺。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經濟發展已經取得初步成績,而這也為進一步的互聯網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支付寶支付、共享單車、4G網絡、天貓國際商城等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產品正在將世界各國的消費者與中國電商、中國制造、中國市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各國在網絡安全、網絡治理的合作也正日益成熟,一張以中國思維為價值指引的真正的『互聯網』正在一經一緯地編織而成。而這個思維的核心,就是以『共』為永恆主題,以『同』為不變初心,這也正是在風雲變幻之際,面對世界問題,中國一直在堅持的解決方案。
(儲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數字經濟智庫研究員未來網特約評論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