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經濟怎麼看怎麼辦?三個『沒有改變』給出答案
2018-11-08 16:19:2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其佐認為,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氣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中國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大家完全可以抱著樂觀態度。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橕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習主席三個『沒有改變』的科學判斷,向世界清晰而堅定地給出了對中國經濟前景怎麼看、中國經濟今後怎麼乾的明確答案。

  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經過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及『逆全球化』的衝擊,我國經濟發展更具韌性,應對重大風險和挑戰的能力明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尤其是能激發調動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的力量。當前,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更有針對性地預調微調。到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已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應當看到,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將持續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同時,沿海地區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可以向內地轉移,區域發展不均衡向均衡轉變的回旋空間巨大,可以實現經濟持續增長。

  支橕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積累正在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支橕。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2%,已超歐盟平均水平;『獨角獸』企業數量躍居世界第二位;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平臺經濟、新能源汽車等已躋身世界前列;高鐵裡程、高速公路裡程、互聯網上網人數已分別達到2.5萬公裡、13.6萬公裡、7.35億,在世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基礎設施網絡化水平提高,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創造了良好條件。

  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消費貢獻率上昇、服務業佔比提高、貿易結構改善和全要素生產率提昇,結構優化成為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趨勢的堅實基礎。首先是需求結構優化。今年前三個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高於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6.2個百分點。其次是產業結構提昇。今年前三個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3.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8%。第三,貿易結構也得到顯著改善。特別是近年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需更趨平衡,推動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昇態勢,增速接近2%。

  三個『沒有改變』表明,從總體上看,我國發展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沒有改變。正如習主席所言,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習主席擲地有聲的話語,傳遞出一組重要信號——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這既是中國的承諾,更彰顯中國的底氣和信心。

  大道至簡,實乾為要。新時代,中國的發展還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個個險灘必須跋涉。立足當今,放眼未來。我們堅信,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氣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中國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經濟學家、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會理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其佐)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