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組建於1998年,20年來,中國航天員已經圓滿完成6次載人飛行任務,11位航天員出征太空。除了完成出艙任務的神舟七號乘組外,這個英雄的群體又經歷哪些令人難忘的瞬間呢?一起了解。
中國掌握天地往返技術

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飛船奔向太空。但在上昇到三四十公裡高度時,火箭和飛船突然急劇振動,與人體形成共振,雖然只有短短的26秒,但對於航天員楊利偉來說,感覺五髒六腑幾乎都要碎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特級航天員楊利偉:因為我們的首次的成功,使我們的工程得到進一步完善,當然我們發現很多問題,我記得從工程類角度來說改進了180多項到神舟六號。
『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5年,費俊龍、聶海勝執行神六飛行任務,載人航天飛行實現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費俊龍在座椅上連翻4個筋斗,讓地面人員捏了一把汗。

中國航天員中心副主任特級航天員費俊龍:很多人問我有沒有策劃的?實際上當時是沒有策劃的,我覺得給我今後飛行的同行們一種信心,因為通過自己的訓練,通過我們的鍛煉,還是很快可以適應空中生活的。
2012年首次手控交會對接

神舟九號是中國首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駕駛飛船』。不到七分鍾,航天員劉旺手動實現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的交會對接。被媒體譽為打出一記漂亮的『太空十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全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劉旺:難度就在於,我們是第一次真實操縱它,它的運動特性和地面的模擬的軟件是有差異的。
15年換來15天首次太空授課
2013年6月20日,三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艙內首次進行太空授課。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張曉光: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當然不成功,我真正用15年的努力換來15天的飛行。
三次飛天為空間站『奠基』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昇空。這是景海鵬三次飛向太空,33天時間,為下一步中國建設空間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景海鵬:中國載人航天應該說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成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跨越。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