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教育部連發『三道禁令』 補課市場真能變冷嗎?
2018-09-27 08:17:4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王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史上最嚴!教育部連發『三道禁令』補課市場真能變冷嗎?

  『培訓機構真的會被收骨頭嗎?』直到中秋節前兩天,教育部還在抓緊出臺措施,試圖為愈演愈烈的校外機構培訓降溫。至此,教育部今年裡已連發了『三道禁令』,且一道比一道堪稱『史上最嚴』。那麼,針對中小學生的補課培訓市場,會逐漸走向衰落進而乏人問津嗎?

  打『組合拳』務求必勝

  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9月中旬,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嚴格掌握教師資格條件,未能取得教師資格的,培訓機構不得繼續聘用其從事學科類培訓工作。幾天後,教育部再發《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要求迅速改變各類競賽造成的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等問題。

  僅半年時間,教育部連續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亂象打出『組合拳』,甚至在文件中出現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是一場刻不容緩、務求必勝的攻堅戰』『確保不折不扣按時完成專項治理整改任務』等強硬表述。

  『禁賽』或是把雙刃劍

  教育部連出的『三道禁令』是否真的切中培訓機構的要害呢?對機構又會起到怎樣的威懾作用呢?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李海林說,以『禁賽令』為例,不是靠簡單地發一個文件、下一道禁令就能指望『攻堅必勝』的。『出臺競賽管理辦法,很可能也會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參加競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特長發展,而且競賽的手段還是其他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另一方面,現在的不少競賽的確弊大於利,商業味過濃,有的就是為營利而舉辦的,過多過濫的競賽也會衝擊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他說,競賽破壞了教育生態,但要真正淨化競賽環境,不能僅規范競賽的主辦方,基層學校首先要自律。如果各類競賽不能與學校的招生掛鉤,學校不再把競賽的成績視作入學的敲門磚,可以說八成以上的競賽就自動會偃旗息鼓。

  『無證從教』或難杜絕

  『此次教育部規定,培訓機構應將教師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及培訓場所顯著位置予以公示,未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學科類教師應於2018年下半年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這就意味著從明年起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人,將退出機構的教學崗位。此舉或將促使機構重新洗牌和整合。』上海君學教育副總裁周俊說,現在的問題是,即便是一些品牌比較響的大機構,他們持資格證的教師也只佔四成左右,一些小機構裡有教師資格證的還不足一成。教育部的規定得很明確,那麼,即便讓現在機構裡的教師都去考證,誰能保證都能通過?一般來說,每次能有20%的通過率就很不錯了。『這肯定是個好政策,可以迫使機構提高教師質量,杜絕「無證從教」。但從機構目前的師資配置來看,在今年底前又幾乎是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的。』他說。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王蔚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