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秋節承載著故鄉情、家國情。連日來,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節慶活動,挖掘中秋文化內涵,展現中國精神。
廣州文化公園的燈會已經有62年歷史了,這組彩燈是李師傅制作的,32歲的他已經是一位有15年制作彩燈經驗的老師傅了。童年裡常常觀賞的花燈,現在對他而言更是一種文化象征,他努力錘煉手藝,正是為了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小餅如嚼月,默品其滋味。中秋品月餅,是中華民族已經流傳千年的習俗,雖然制作工藝不盡相同,但所飽含的寓意卻亙古不變,那就是闔家團圓。在太原的水溝村,家家戶戶每逢中秋,就會自己動手做月餅。
在河北滄州,大家圍在一起,揉皮、包餡、印形狀......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潤的月餅就成型了。
做完月餅,再來感受一番中華傳統禮儀。在射禮、投壺禮等傳統禮藝表演中,舉手投足間傳遞出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尊德敬禮』精神。
中秋節,不僅是團圓時刻,更是豐收時節,稻穗飄香,千層金黃,首屆農民豐收節的舉辦,為神州大地增添了喜悅的色彩。
安徽碭山60多萬畝酥梨碩果累累,當地人用一場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演出歡度佳節。在廣西龍脊,萬畝梯田已經退綠變黃,村民們在闔家團圓的中秋節,以剝玉米比賽、播種比賽等方式慶祝豐收。
在圓明園遺址公園,『德耀中華』中秋公益詩會舉行,來自16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和50餘所高校大學生,與全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共誦經典,喜迎中秋,抒發家國情懷。
在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大小烏蘭牧騎攜手走進社區,用深情質朴的表演,為社區居民送上節日的美好祝福。
在新時代,傳承千年的中秋習俗也呈現出新風貌。北京海淀區首屆中秋文化科技體驗節,給市民們帶來一個『科技范兒』十足的中秋假期。
在陝西漢中的漢源湖上,500架無人機騰空而起,漢文化博物館與水上文藝表演交相輝映,呈現出濃濃的中國風。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中秋節是屬於全體華人的共同節日。今晚8點,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將在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和中文國際頻道並機直播,並在全球落地播出。晚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先哲、先賢的思想智慧融入到節目中,將主會場設在了孔子故鄉山東曲阜,並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澳大利亞悉尼設置了兩個分會場。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