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家歡聚、情暖人間,又到中秋團圓時。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禮記月令》就有雲:『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唐書太宗記》也有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至明清時中秋節已經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中華文化影響日益擴大,海內外中華兒女及外國友人也用不同形式慶祝這一中國傳統佳節。
當中秋節親密邂逅『互聯網+』,傳統佳節變得更有新意。中秋節既是民俗節日,更是一種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因互聯網更加生動、豐富、親民,互聯網因傳統文化更加文明、理性、有序。中秋節與『互聯網+』就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比如,月餅搭上電商、月餅商家鍾情微信公眾號、私人定制月餅傳遍朋友圈、企業中秋互聯網發福利……『互聯網+』,給傳統中秋增添了新的元素。
『互聯網+』中秋節,團圓味道更香醇。『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在13億多中華兒女的心目中,中秋就是一個圓,月亮的圓,月餅的圓,以及每個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團圓。隨著網絡不斷普及,用『互聯網+』表達團圓祝福也越來越成為潮流。微信朋友圈裡,QQ群裡,那經典的中秋詩詞配上唯美的動畫月餅、音樂,都讓團圓味道更加香醇。
『互聯網+』中秋節,文化內涵更豐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作為一個巨大的信息源和信息元,包括中秋在內的傳統文化極具開發價值。互聯網和傳統文化,也已經越來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比如,通過H5手機游戲等具有親和力的網絡產品就有助於增強中秋習俗等傳統文化的吸引力,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感受蘊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傳統文化,濃濃的文化味兒和時代味兒噴薄而出。
『互聯網+』中秋節,家國情懷更濃郁。『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作為文化基因的紐帶、家國情懷的相承,中秋承載著深厚的故鄉情、家國情。每到中秋,遠方的親人們總會不辭勞苦地返回家鄉,哪怕相隔萬水千山。家國情懷是『中國夢』的臍血,『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脈動。借助互聯網,人們鄉愁有了溝通消解的通道,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涵養家國情懷,匯聚築夢中國強勁『網動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互聯網+』就『+』出了傳統節日的新活力,使中秋等傳統文化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久久流傳,增強了13億多人民群眾築夢路上的文化自信。(秦平)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