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一直是牽動人心的敏感話題。在『全網時代』,網絡空間清朗安全與否不僅關乎每個網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網端』投射和重要體現。
我國互聯網從1994年加入世界互聯網大家庭至今,已走過了24年風雨歷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變強、從追趕到領跑的華麗轉變。誠然如此,我國網絡發展也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以『網絡詐騙』、『黃賭暴』等為典型的網絡犯罪始終呈現多發易變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網絡的更進一步發展。
網絡安全是互聯網發展的『生命線』,特別是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網絡技術的衍生運用,對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築牢新時代網絡安全防線?筆者以為要注重系統思維,『攻守』兼備,纔能形成『三不』(即不敢做網絡安全底線的觸及者、不能做網絡安全防線的突破者、不願做網絡清朗空間的破壞者)的網絡安全新格局。
采取攻勢,推進網絡安全戰線前移。對影響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要主動乾預、提前預防。一是網絡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將網絡安全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如將預防微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色情等內容納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重要內容。值得一提的是,特別要深刻借鑒俄羅斯『「藍鯨」的游戲』案例的慘痛教訓,及早在學生腦中根植網絡安全意識根植。二是及時完善網絡規章制度。對現有網絡法律法規要及時修訂完善,並加大宣傳教育懲處力度,形成法律震懾。各級政府、網監力量要按照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失職負責原則,切實擔負起維護網絡安全主體責任,紮緊網絡安全防護的制度籠子。三是嚴格網絡從業准入和審查把關。對網絡從業者要加大背景審查力度,對微信公眾號、知名微博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自媒體也要加強內容審核和整治力度。對大中型網絡公司要實現前、中、後全過程監察把關,對違反相關規定的網絡公司和從業者要嚴格查處問責,提高違法成本。
強化防御,築牢網絡安全防線。網絡防御好比『矛』與『盾』,要想不被『矛』輕易刺穿,就需要不斷強化『盾』的防御能力,而建立全方位網絡安全防御體系就是練就『金剛不壞之身』的重要保障。對此,需充分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形成上下聯動、全員參與和覆蓋全社會的網絡防御網。其中,強大的網絡信息技術支橕是關鍵。要大力實施網絡信息技術人纔培養戰略,積極培育網絡安全信息化人纔,特別是要注重網絡監管層面人纔引進,充實網監力量。要超前謀劃、及早布局5G、6G產業,做好技術、人纔培養引進工作。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網絡信息產業投入,引導發展一批立足基本國情、適應發展需要、引領時代潮流、佔領未來前沿的高新網絡技術企業,不斷夯實網絡發展技術基礎。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絕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齊抓共管、常抓不懈。清朗網絡空間需要人人共創,和諧網絡環境必將人人共享,讓我們做維護網絡安全的堅定支持者、參與者吧!(鄭志文胡國新)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