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民營企業赴海外投資的步伐日益加快,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實現自身發展,既要『走得出』又要『走得好』成為眾多民營企業關心的問題。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民營企業500強研究報告顯示,在2017年500強民營企業中,有274家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海外收入(不含出口)7900多億美元。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民營企業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6000多億美元,佔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總額的43%。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對此,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王永慶認為,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有需求。民營企業是百姓經濟,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共同願望,是中外合作的內生動力。二是有市場。民營企業實力強了,需要更大的市場,需要通過開放合作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在不斷交流融合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最終造福各國人民。三是有企業家推動。在對外合作中,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三位一體纔最為有效、穩定,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精神的群體,是市場中最稀缺的資源。民營企業對市場環境最敏感,能夠充分發揮創新意願和能力。
當然,民營企業在海外發展的實踐中還面臨很多挑戰。從外部看,目前還存在相關各國的政治風險、經濟基礎薄弱、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進而給企業的投資經營帶來諸多風險。從內部看,仍存在創新能力不強、人纔缺乏、信息不對稱等短板,這些影響了有關項目的推進和實施。王永慶建議,民營企業要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競爭力。要提高海外投資決策的專業性,善於利用專業服務人員,不盲目跟風。要做到合規合法經營,熟悉國際規則,深入了解投資國的法律法規、文化風俗、社會習慣、產業發展。企業還要有社會責任意識,注重國際人纔培養等。
目前,中國鐵路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張名片。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進表示,合作共贏是基礎,海外項目必須注重與當地的合作。海外事業要有紮根海外市場的決心和定力,這樣纔能有收獲;不能老做低級業務,要轉型昇級,逐步提昇;境外風險很多,要有懮患意識,時刻思考如何防范和化解風險;要注重品牌建設,形成海外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力。
與此同時,抱團出海、形成合力也是民企『走出去』的重要途徑。王永慶表示,一方面民企可以與國企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很多央企『走出去』的項目都是采取承包形式,其中設計、工程、售後服務等產業鏈上的項目,民營企業都可以參與其中,形成業務聯系和產業分工。另一方面,民營企業也可以聯合起來抱團出海,避免惡性競爭,發揮規模效益。
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桂林表示,央企和民企在產業鏈上可以形成互補,抱團出海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企業抱團出海,形式可以是聯合體,也可以是合作關系,但會受制於某些因素:首先是企業文化衝突,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決策體系不一樣;其次是企業訴求不一樣。針對這些分歧,要找到有效的解決方式,把『抱團出海』這篇文章做好。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表示,央企、地方國企與民企的合作是中國企業最大的優勢,這種合作在國內支橕了經濟發展,在海外也會支橕『一帶一路』建設。(經濟日報記者 廉丹)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