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歷史虛無主義穿了什麼樣的欺騙『外衣』
2018-09-13 22:51:01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作者: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關鋒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編織了各種各樣的『外衣』進行喬裝打扮,欺騙性更強,對思想界學術界造成一定的危害。

  其一,學術外衣。這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打著『價值中立』的旗號,以『如實還原、秉筆直書』為『金科玉律』,癡迷於事實考證和文獻挖掘,盡力挖掘和正統的黨史、國史、軍史不一樣的『歷史細節』;二是打著『學術創新』的旗號,反思已有定論,詰疑既成共識,挑戰正統說法。而更多是兩者結合,在挖掘到一些『新材料』『新史證』基礎上,以『如獲至寶』的心態呼喚『反思』『創新』,要求『補寫』『續寫』『改寫』甚至『重寫』黨史、國史、軍史。

  其二,文藝外衣。歷史虛無主義打著所謂『讓歷史更生動』『讓(歷史)人物更豐滿』『讓人性更真實』的旗號,要麼把厚重、復雜的歷史『濃縮』為個別人物心酸曲折的簡單生活史,以個別人物的不幸命運史取代波瀾壯闊、進步與代價並存的『宏大歷史』;要麼以創作者個人情感、價值好惡、觀念先行來放大某些歷史細節,不惜以『藝術的誇張』極盡鋪陳,沈湎於個體情感和『文藝場面』的『互動』而不能自拔,無視歷史的總體意義和集體意義,把民族記憶蛻變為個體濫情,把歷史中悖論、惡的一面進行誇張性展露;要麼以所謂『人性』為尺度,極力彰顯個體人性與家國利益的衝突,把偉大而復雜宏闊的黨史、國史、軍史,文藝化為人性受到束縛壓抑、人性受到戕害異化甚至泯滅的『單一』史。很明顯,這種標榜以小見大、以個人折射『歷史』的文藝手法,並非所謂的『一葉知秋』,卻是實實在在的『一葉障目』。

  其三,輿論外衣。歷史虛無主義把嚴肅的歷史研究、歷史問題『巧妙地』轉化為社會輿論,在迅捷傳播的同時,『變莊嚴為隨意』『化大事為小事』。其慣用伎倆有兩招:一是以『言論自由』為旗號,強調言者無罪,以自己為中心來指點人物、評論歷史,以輕佻的態度謾議歷史乃至戲說歷史,隨意臧否乃至訾議歷史人物,不惜『現身說法』,以自認為的『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來反思、反駁甚至反對已有定論的歷史事件、歷史情節。二是以『思想自由』為旗號,強調『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經常以『我想』『我認為』『我的看法是』為借口,使正統的歷史、公認的歷史經過『個人思考』而『變相』『變色』『變調』。

  這三種外衣往往相互交織、相互支橕。文藝化、輿論化的歷史虛無主義最常見的表現是往往援引『學術化』的『最新成果』『最新發現』來為自己支橕和打氣;學術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往往借助文藝、輿論形式來擴大傳播效果,強化影響力。而網絡技術、自媒體技術使這三者的融合更為迅速高效。再加上歷史虛無主義擅長『質疑』『虛無』『解構』,就表現出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第一,正面的、具體的主張往往含而不露、隱而不彰,價值用意和訴求較為深隱,不像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等社會思潮那樣有直接的、明確的、公開的、具體的主張或觀點;第二,『歷史虛無主義者』一般都會否認和推諉這個稱號,只承認自己是學術研究、文藝創作、言論和思想自由,不像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等社會思潮那樣有主要代表人物甚至相對穩定的組織和聯系。

  針對以主觀情感、想象或者觀念先行來假設、編造歷史,或者抓住某個、某些歷史材料以偏概全『藝術加工』『文學再現』歷史,我們要秉持『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的原則,務必『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以『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橕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來有力回應;對於強調史實和史證的學術化的歷史虛無主義,我們不能流連忘返於邊邊角角、細枝末節的史實和瑣碎史料,甚至把歷史歸結為它們的堆砌和累積,而是『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要堅持正確方向、把握正確導向』,『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