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0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9月8日上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召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專家座談會。與會法學專家學者暢談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命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認為,『新理念』可以用這樣幾個關鍵詞來概括——黨領導法治;人民主體;良法善治;奉法強國。張文顯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的法家經典,多次深刻分析法治問題上的經驗和教訓,指引全黨和全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奉法強國之路,更好發揮法治對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國泰民安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付子堂在發言中分析,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加強黨的領導,黨和法治建設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黨的領導和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研究制定法治中國建設規劃,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核心工作和關鍵任務。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利明分析:『通過這項規劃,可以確保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並消除法治建設中部門利益、地方利益和其他利益集團的不良影響,避免法治建設中的不平衡問題。正如慎子所言:「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只有體現人民主體地位、反映人民群眾需求的法治建設規劃纔是科學合理的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卓澤淵分析,立法對於核心價值觀的體現要轉化為實體和程序的規范,而不能是簡單的原則。卓澤淵說:『告訴人們、告訴社會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法律所主張的,什麼是法律所反對的;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的;什麼是正義的,什麼是不正義的,要把這些價值准則和結論通過立法表達出來。』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將引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結構的諸多調整。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建議中央依法治國辦著重做好三項工作:第一是依法治國辦公室加大督察考核的力度;第二是加強評估、評價,構建科學的依法治國指標體系;第三是激勵和問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大學已經設立627個法學本科專業,197個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3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0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多位專家圍繞如何發揮法學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提昇法學教育水平和法治人纔培養質量發表了觀點。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黃進分析:『在法學教育有如此大的規模和數量的背景下,強化法治人纔培養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培養造就一批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卓越法治人纔,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