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讓家國情懷成為我們的精神基因
2018-09-10 10:48:57 來源:光明網  作者:許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教師節將至,當我們談論這樣的一個節日時,我們會談些什麼?職業道德、感人教師、最美鄉村教師等,總是屢被提及的話題。前幾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的幾位老教授回信,表示:『長期以來,你們辛勤耕耘,致力教書育人,專心藝術創作,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封真摯溫暖的信,傳遞出來的,是向所有專心致力於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群體的致敬,也是對具有家國情懷的教師的肯定。

  在諸子百家中,天下佔有很高的位置。《老子》中關於天下的內容,涉及了29章,共出現55次;孔子站在天下的立場上,思考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孟子去到齊國,求天下安民之舉……這些人都有著共同的標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具有家國情懷的教書育人者。

  一個民族,需要有擔當、有志向、有抱負、有情懷的人,需要他們為國家從事教書育人的事業,讓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綿亙不絕。

  提及此類話題,一所大學就不得不提,它就是為新中國建設儲備了大量高端人纔且創造了舉世矚目奇跡的西南聯大。西南聯大的梅貽琦校長曾經說過:『我們做教師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就有用人纔,將來為國家服務。』這般說法的背後,就是對家國情懷的一種闡釋。

  歷史發展至今,這樣的家國情懷並沒有斷掉,一直在繼續,傳承著。

  東華理工大學教師周義朋,為了核能開發項目的順利進行,紮根邊疆十餘載,多次春節都未能回家;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他本有機會當留在條件優渥的美國,但他依然回國,堅持『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的原則,到國內執教;中央美院的周令釗、戴澤、伍必端、詹建俊、聞立鵬、靳尚誼、邵大箴、薛永年教授,幾十年來一直『初心不改,心系祖國接班人培養』……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氣質,正是家國情懷的重要內涵。

  教師是最好的引導者、教育者,也是最好的傳承者。我們不能忘記這些閃閃發光的教師,他們用行動高聲合唱教育工作者的家國情懷,鑄就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歲月,更留下了綿延不絕的教育啟迪。

  這樣的精神、情懷,也需要更多的教師通過教育的方式將其延續,發揚下去,引導孩子們從歷史的回眸中去汲取精神養料,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每個為師者必須肩負起的責任。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樣的高風亮節,我們應該學習;『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懮患意識,我們應該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民族精神,我們應該具備。紮根中國大地辦學,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一流人纔。我們的教育,需要教師將家國情懷融入到課堂中,進行人纔培養。唯此,纔能形成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湧流,讓家國情懷成為我們的精神基因,通過教育的代際傳遞,去豐潤我國未來的每一項事業。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