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今下水 揭秘亮點
2018-09-10 08:38: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雪龍2』號全球首次采用雙向破冰技術

  我國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十日下水

  本報記者陳 瑜

  據媒體報道,9月10日,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將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

  下水,被認為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節點。

  『好比房子封頂,下水意味著船只完成建造任務,開始進入裝修階段。』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海洋學研究室主任、新建破冰船項目科考系統負責人何劍鋒9日在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表示,該船將於2019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這艘船有什麼亮點?能實現哪些科考新功能?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極大拓展我國極地考察區域

  受限於破冰能力,國際上絕大多數基於考察船的極地科學考察工作,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即使在夏季,他們仍被阻擋在南極大陸外圍數十公裡的陸緣冰區域,或北極點附近的北冰洋中心區。包括我國於1994年首航南極的『雪龍』號。

  相比『雪龍』號,『雪龍2』號最大特點是結構強度滿足PC3要求,雙向破冰,並且均具有以2—3節船速、連續破1.5米冰加0.2米積雪的能力,為國際極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為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

  『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區域和季節得到了極大拓展和延長。』何劍鋒說,『雪龍2』號交付後,將與『雪龍』號組成極地科考破冰船隊,編隊赴南北極進行科考和後勤補給,提高我國在極地海冰區開展考察活動的能力。

  具備密集冰區調查、取樣能力

  邊緣堅硬、鋒利的海冰,對用於探測取樣作業的設備、鎧裝纜等會形成較大破壞。通常進入密集浮冰區,作業計劃會被大幅度縮減。

  除執行常規海域科學考察,『雪龍2』號還具備較強的浮冰區調查、取樣能力。

  船舯靠艉部,有一淨開口尺寸為3.2米×3.2米的方形月池。月池具有頂蓋和底蓋兩套系統,頂蓋位於月池上端,關閉狀態下與月池車間地面齊平;底蓋位於月池下端,關閉狀態下與船底齊平。

  何劍鋒告訴記者,船舶駛入密集浮冰區,操作人員可在作業時將月池打開,通過月池將科考設備下放至海裡。作業過程中,設備直接從船底釋放,因而不會受到周圍浮冰的影響。

  船體航行時產生的氣泡,會乾擾水下聲學設備性能。特別在冰區航行,聲學設備還受到碎冰等特殊環境因素影響。

  在船艏底部,『雪龍2』號創造性地設置了一紡錘形的龍骨箱,用於安裝水下聲學設備的信號發射和接收裝置,確保了聲學信號免受氣泡和碎冰影響。

  為確保科學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和精確性,『雪龍2』號還在國內首次引進專業測量團隊,對全船科考設備傳感器位置偏移進行測量,以准確計算得到傳感器所在點的位置、姿態、湧浪、航向等數據。

  智能感知、獲取和展示實驗室信息

  物理實驗室、環境信息室、重力實驗室、低溫實驗室……『雪龍2』號配備了6個現代化實驗室,面積約580平方米。

  何劍鋒告訴記者,根據極地考察的實際需求,實驗室的主要設備都配備了傳感器,目標是實現智能化的數據采集、設備使用、樣品管理等。

  他舉例說,各實驗室均可顯示走航觀測和現場作業數據信息,科學家通過訪問覆蓋全船的無線網絡,可實現在任何地點獲取相關信息和數據、實時跟蹤科考和樣品分析進程、及時優化調查方案、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提高科考效率。

  (科技日報北京9月9日電)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