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壯美黃河行】黃河水流進了庫布其 帶走了水患與旱難
2018-09-07 16:49:43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作者:李卓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本網訊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曾經面臨過這樣的『尷尬』:這裡是全國黃河流域流經最長的旗縣,黃河流經此地全長249公裡,年過境水量約310億立方米,每到凌汛期(指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便面臨著決堤成災的威脅;這裡也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所在地之一,沙漠雖毗鄰黃河,卻對水可望而不可即,成為生態環境惡劣的不毛沙地。

  一邊水患成災,一邊乾旱沙化,如今,杭錦旗的這份『尷尬』在『引水治沙』的實踐中得到了化解。在黃河凌汛高水位時,當地將部分凌水引入庫布其沙漠低窪地,形成蓄水面,一方面減輕了防凌壓力,另一方面變水害為水利,讓庫布其沙漠變得生機盎然。

  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

  走進位於杭錦旗呼和木獨鎮巴音溫都爾嘎查的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分布在沙漠中大大小小的水潭在烈日下閃閃發光,蘆葦蕩隨風輕輕起伏。牧民那仁滿達胡掏出手機打開一段視頻說:『看,這是我在水潭裡養的魚和螃蟹!』

  要知道,前幾年,在這片曾沙化嚴重的土地上,別說是養魚,就是養牛都費勁兒。因為生態環境惡劣,生活在這裡的80多戶人家在政府的組織下實施了整體搬遷,如今沙漠裡有了水,一些曾經搬走的牧民又主動申請搬了回來。

  那仁滿達胡是當地的養牛大戶,他擁有8800畝牧場,600多頭牛,而在2006年,他只有20多頭牛。『以前缺水,養不了太多牛。現在這裡水草豐美,牛出去隨便溜達一圈就能吃飽喝足,不愁養,堪稱自由生長的」野牛」。我打算擴大規模,養上個1000頭。』那仁滿達胡透露,每頭牛的現價在1萬元以上,靠養牛,他和這裡其他30多戶牧民腰包鼓了起來。

  養牛大戶那仁滿達胡

  在那仁滿達胡和其他牧民們的歡樂背後,承載著的,是更多治沙者的淚與汗。

  『往沙漠裡放水,這怎麼可能呢?人們十分不理解。』一提起『引水治沙』的過程,杭錦旗水利局副局長楊永茂瞬間紅了眼圈。眾人的質疑、物資和人力調用的困難、堅守在沙漠裡的辛勞、引水一旦失敗會出現的後果……作為項目的牽頭人和親歷者,他曾頂著重重壓力,吃盡了苦頭。

  楊永茂介紹,2013年以來,杭錦旗邀請了權威部門專家到實地勘察論證,同時委托黃河水利設計公司編制了《杭錦旗庫布其沙漠重點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他們於2015年凌期進行試驗引水,首次利用原有牧乾渠將凌水引入沙漠。

  2016年,當地政府投資近4000萬元,建成分凌引水渠38.03公裡,引水流量30m3/s,建設生態圍堤17.35公裡。

  項目建成後,在2016年至2018年凌汛期以來,累計分凌5218萬立方米。通過幾次向沙漠分凌,目前已形成沙水相連生態自然格局,20多種植物恢復自然生長。根據近兩年的蓄水情況,沙漠一次蓄水後,每年補水一次就可保持較大水面。

  在庫布其沙漠生態水治理區的周邊,紅柳、沙柳、金葉榆.....大片的樹林筆直蔥郁。項目區蓄水後,周邊水資源涵養量也增加了,2016年的春天,利用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項目,他們種植了14平方公裡的樹,成活率達到了過90%以上,目前,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得到了全面恢復。

  楊永茂說:『辛苦沒白費。通過這幾年運行,如今,已經有三個效益顯現出來——把凌迅期的水引到了庫布其,減輕了防汛壓力;草木生長起來,生態環境變好了;帶動當地牧民養牛,打開了」致富門」。在保護生態建設成果的前提下,下一步,我們力爭發展農業和旅游業,將遠期效益實現最大化。』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