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  國內要聞
搜 索
引領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共建『一帶一路』5年成果綜述之一
2018-08-24 15:1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許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題:引領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共建『一帶一路』5年成果綜述之一

  新華社記者許可

  這是2017年4月21日拍攝的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首個墩身成功澆築。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項目,中馬友誼大橋讓馬爾代夫人民的夢想變為現實,也成為中馬友誼的重要見證。新華社發(中馬友誼大橋項目部供圖)

  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的中東、非洲之行,『一帶一路』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一大焦點。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出訪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

  5年間,『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為實現世界共同發展繁榮注入推動力量、增添不竭動力。

  中國理念,凝聚合作發展強大力量

  『「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邁出堅實步伐。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2017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面向來自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發出呼吁。

  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倡議提出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世界和平與發展大潮中不斷昇華,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信任和支持,關鍵項目和示范性工程紛紛落地生根,沿線國家人民有了越來越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一帶一路』倡議,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今年6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進行最新一次擴容,相關程序完成後,亞投行成員總數將增至87個,遍布全球各大洲;『藍色經濟通道』『冰上絲綢之路』『空中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一條條共築夢想的紐帶多元聯動,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闢更加光明的前景。

  這是2018年1月12日拍攝的位於中國北京金融街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大樓前的石碑。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日本《每日新聞》刊文指出,在美國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背景下,以經濟合作為主線的『一帶一路』影響力正變得不容忽視,包括日本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對『一帶一路』的建設前景充滿信心。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持續走深走實。

  從柬埔寨暹粒向東驅車行駛約50公裡,一片700公頃的土地已經完成清表工作。這是中國企業在柬投資的『超級項目』——暹粒吳哥國際新機場。

  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正助力柬埔寨多方位打造立體交通網,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推動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這是2017年11月28日,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爾格萊德至舊帕佐瓦段舉行開工儀式。匈塞鐵路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至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全長350公裡。新華社記者王慧娟攝

  『一帶一路』建設落地之處捷報頻傳、碩果累累: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段開工建設,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首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中國援助的阿富汗國家職業技術學院大樓正在施工……

  這是2017年11月28日拍攝的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電站全景。新華社記者劉天攝

  『這些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條件,也為解決各自國內問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推進工業化起飛提供方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說。

  中國方案,攜手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這是2018年7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中國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長江口外,紅色塔林密布的上海洋山港,從重慶沿長江東行的班輪將西部腹地生產的汽車零部件等產品源源不斷運到,繼而轉運至中東、非洲和南美。

  擁有上海港外貿航線近半吞吐量的洋山港,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實現『東方大港』的百年夢想。航線所達的非洲,曾是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抵達的最遠端。

  這是2017年5月3日拍攝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汽車碼頭。比雷埃夫斯港地理位置優越,它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入歐洲後的大港。新華社發(帕諾斯·托馬達基斯攝)

  作為全球發展合作的新平臺,『一帶一路』既推動中國走向世界、重構對外開放格局,又將中國發展機遇同沿線和世界各國分享,讓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

  位於黃土高原的甘肅定西是全國三大馬鈴薯產區之一。2017年,定西生產的優質種薯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平臺,銷往埃及、土耳其、越南等6個沿線國家,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昔日處於對外開放『末梢』的中國中西部地區,因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項目,正在成為開放新前沿。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空間逐步擴大,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回望改革開放40年,中國從融入全球化走向推動全球化,中國經濟從引進來轉變為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落實,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和領域將繼續拓寬,中國優質產能和發展經驗與沿線國家正不斷實現精准對接,優勢互補。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彰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凸顯中國打造全方位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的鄭重選擇。

  共建『一帶一路』描繪的,也是合作共贏新藍圖。

  『這是托中國企業的福!』38歲的埃塞俄比亞人特斯法伊沒想到,自己的住房夢會因為中國企業的到來而成為現實。

  特斯法伊是中國企業組織施工的非洲首條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的建設者之一。通過勤奮工作,短短兩年時間,特斯法伊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安居夢。

  這是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附近,一列試運行列車在亞吉鐵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孫瑞博攝

  亞吉鐵路項目造福埃塞俄比亞民眾只是『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的一個縮影。5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結伴同行、攜手發展,打造一個又一個大工程、大項目,『一帶一路』成果惠及全球。

  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和重要國際合作平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要加強各國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要開展政策、規則和標准的『軟聯通』;不僅接地氣,還要高標准;不僅效益好,而且高質量;不僅惠及中國,更要造福世界。

  分析人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糾正、彌補全球化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通過開放、綜合改善發展環境拉動經濟,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助推沿線各國發展。

  中國智慧,推動構建人類美好未來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去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道出對構建人類美好未來的殷切希望。

  『一帶一路』倡議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無疑,『一帶一路』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

  當今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地區熱點持續動蕩,恐怖主義蔓延肆虐;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全球治理體系的走向,急需新的解決方案。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開放經濟,堅持創新引領、把握發展機遇,堅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國人民,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提供了新的可能。

  從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到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與會各方就共建『一帶一路』達成新的共識;今年9月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把中非共建『一帶一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盟《2063年議程》同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結合起來,推出加強中非全方位合作的新方略、新舉措……

  『「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之一,是不斷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制度性話語權,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阮宗澤說。

  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搭建實踐平臺。

  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覆蓋非洲和亞歐大陸,『一帶一路』將各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為各國帶來共同發展的機會。

  這是2018年2月6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建築工地上,中鐵十四局集團海外工程分公司駐中亞辦事處黨支部書記王闖(右三)就援阿國家職業技術學院項目與同事交流。新華社記者代賀攝

  從哈薩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亞,從雁棲湖邊到西子湖畔,從世界經濟論壇到日內瓦萬國宮……習近平主席利用多個國際場合深刻闡述『一帶一路』的時代內涵和歷史意義,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這條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成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注腳。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照亮銀河。5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各方一點一滴堅持努力,日積月累不懈奮斗,以實際行動不斷充實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

責任編輯:楊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