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情人節,你的第一反應是否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聖瓦倫丁節』?其實,被譽為『中國情人節』的農歷七月初七,不僅同樣是表達濃情愛意的天賜良機,更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包含濃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已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了玫瑰與燭光晚餐,七夕究竟還能怎麼過?今年七夕期間,今日頭條通過微頭條和頭條號發起七夕主題活動。其中,微頭條在七夕期間共發起了#愛情的樣子#、#愛情保鮮秘訣#、#告白這一本#三大話題討論,分別通過征集暖心愛情故事、暢談情感維系技巧與小說鑒賞討論的方式,讓用戶過一個更具文化內涵的『中國情人節』。截至目前,三大話題閱讀量已突破3億,用戶參與討論書超過10萬。
同時,為了喚起公眾對於七夕背後文化背景的感知、激發相關傳統文化內容的創作,今日頭條邀請用戶圍繞『七夕』、『愛情』等主題,以詩詞接龍的形式參與活動。今日頭條相關活動負責人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本次活動,喚醒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於七夕節背後的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關注與熱愛,讓用戶感受到『情人節』不僅僅是玫瑰花、約會等物質化符號的代名詞,更是一次得以深刻領會中華文學獨特魅力的文化洗禮。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自古便與文學作品、詩詞歌賦密不可分。每值七夕,文人雅士們都通過文學創作的形式,抒發自己對真摯情感的向往與謳歌,這已成為千百年來七夕節背後的文化內涵與傳統。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今日頭條發起的七夕節詩詞大賽活動,讓用戶不受限於格律、平仄和形式的限制,既可采用傳統詩詞題材中的絕句或律詩的形式進行創作,也可以更具人文時代氣息的詩歌形式、以更加反映當代社會精神風貌的內涵進行創作。
『秋風落葉知秋,想你念你閑愁。待到月上枝頭,遙舉兩杯濁酒。』『畫簾為裳,斬發為橋。明月不改,執手歸田。』用戶紛紛揮動指尖,以詩詞創作的形式,歌頌愛情的真善美。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無論是關於『牛郎織女』天象的詩詞化解讀,還是關於其背後淒美愛情故事的亙古流傳,七夕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元素。據了解,今日頭條本次七夕節主題活動是國風計劃的又一次延展。於今年4月推出『國風計劃』後,今日頭條不斷以活動形式創新,讓中華傳統文化以新形式在新平臺上實現生產與傳播,形成系列化『國風活動』。從展示博物館『非遺』展品之美的『全民刷館』項目,到弘揚各地端午節民俗的『粽情端午』活動;從扶持傳統手工藝人的『匠人計劃』,到傳承中華古典建築文化的『如果古建築會說話』活動,今日頭條以一系列線上創意活動和優質內容扶持計劃,推動平臺內優質傳統文化內容的持續建設與產出。
『新平臺、新形式讓傳統文化得以真正「活起來」、「走出去」,在傳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求變。』據今日頭條國風計劃相關負責人水京裕介紹,未來『國風計劃』還將持續推進優質傳統文化內容在平臺上的建設與積累,從更加垂直的角度切入,函蓋更加多元的文化類別,探索傳統文化多樣性,力求完整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波瀾壯闊之美。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