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行政許可事項『應放盡放』;2020年底前實現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全部通過『單一窗口』辦理;5年內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不久前,《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甫一公開,立即收獲無數點贊。36項改革任務,全部列出路線圖、時間表,明確了誰牽頭、誰負責,充分顯示出『放管服』改革攻堅深水區的責任擔當。
作為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近年來一直是重塑政府和市場關系、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當頭炮、先手棋。從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兩年實現削減1/3的目標,到中央和省級政府取消、停征和減免收費1100多項,再到權力清單、負面清單、責任清單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放管服』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有力帶動價格、財稅、金融、社會事業等其他領域改革。哪裡『放管服』改革搞得好,哪裡營商環境就改善得快,哪裡的市場活力就強、發展勢頭就好,改革溢出效應日益顯現。
改革越深入,越能體現含金量,這個道理一再得到實踐的證明。像減證減稅減費之類的改革舉措,帶給企業和社會實實在在的利好。各地『容缺受理』『不見面審批』『移動辦事之城』『一枚公章管審批』『一門式一網式服務』等改革創新舉措層出不窮,極大減少了企業、群眾辦事奔波之苦。改革深入到毛細血管,意味著更多獲得感和改革紅利。譬如,許多政務服務在實現『最多跑一次』的基礎上,能不能進一步實現全城隨意辦、全國隨意辦?除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之外,還有多少政務服務可以實現異地辦理?以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動力,以創新監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以優化服務提昇便利和品質,撬動的必是經濟穩中向好、提質增效的『大成效』。
改革走向深入,意味著要以更大的決心啃硬骨頭、涉險灘。簡政放權是最需耐心與決心的拉鋸戰,面對『差不多』『歇歇腳』的松懈思想,尤需激發壯士斷腕的改革勇氣和久久為功的改革擔當。不久前的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就暴露出監管不到位、疫苗生產流通使用存缺陷等諸多問題,明晰和落實監管責任、加強監管隊伍能力建設是當務之急。改革期待大擔當,改革呼喚行動派。針對改革推進中存在的『最後一公裡』『中梗阻』和『最先一公裡』問題,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特別提出,要加強改革協同攻關、狠抓改革舉措落實和督查問責。陳舊的觀念、僵硬的思路、盤踞的利益、怠惰的作風,這些改革『攔路石』亟待堅決清除,從而收獲雨潤大地、利歸萬民的改革成效。
權力就是責任,管理就是服務。在移動互聯時代的大背景下,這句話意味著更多改革期待。在時下流行的一款支付類手機APP上,不僅支持查公積金、查交通違法、掛號就診等常見事項,甚至還涵蓋了辦稅服務、高考成績查詢、小客車搖號、婚姻服務等幾十項百姓日常服務,以至於有人戲言:沒有什麼是一部手機無法辦成的。『放管服』改革如何做好手機端的大文章,促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實現智慧政務?如何打破『數據孤島』『部門隔閡』,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新時代『互聯網+政務服務』催生更多改革新任務,對接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就需要以人民為中心、以數據共享為原則,不斷提昇政府治理和服務水平。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一切有益於人民的改革,都應該萬難不辭、萬險不避。堅定不移把『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把不該管的事交出去,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一定能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增進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起強大動力。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