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贏得青年就贏得未來,我們更知道教育青年就是塑造未來。但是給青年人講黨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講的青年人不愛聽、聽不進去,不僅勞而無功還可能適得其反。給青年人講黨課要有新視角、新思維、新話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川等一些青年教師合作編寫的《頂天立地談信仰——原來黨課可以這麼上》(人民出版社2017年)就是一本用青年人的視角、思維、話語給青年人講黨課的書。
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視角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樣態。對於信仰、主義和馬恩經典作家的認識,上年紀的人會有一套莊重肅穆的理解模式並且對之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青年人來說可能就是另外一種全然不同的模式了。
在本書中,青年人首先是從星座和血型來感知馬克思的,通過把馬克思拉入自己的『朋友圈』,不斷關注馬克思的『表情包』來認識馬克思。對於青年人來說,馬克思是金牛座O型血的人,既是他們的『小朋友』,又是他們的『老馬』,馬克思符合他們『對成功男人的最高標配』『馬克思永遠不是一個奧特曼(out man)』,等等。這些認識和觀察的視角似乎不嚴肅也不嚴謹,但滿滿的是真誠、滿滿的是佩服,也滿滿的是管用。其實,用什麼視角看馬克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視角能讓青年人認為看得更清楚,更願意看。有了親近感纔會主動走近馬克思、走進馬克思,纔會真正認知並認同這一『最熟悉的陌生人』,並且心甘情願『當他的小弟』。
視角變化的背後是思維的變化。如果從嚴謹的理論邏輯的角度,把馬克思的『實踐』觀念理解為『不能只做鍵盤俠』,把當年孫中山倡導的國共合作理解為『想找一個合伙人,而且是靠譜的合伙人』等,這樣的比喻確乎有些『跛腳』。但青年人講我們就是想強調實乾興邦,就是想突出合作共贏不行嗎?所以,對於在書中兩處用了同一個段子,把中國共產黨比喻為『史上最牛的創業團隊』,千萬不要誤以為青年人不把中國共產黨當作政治組織,他們只是想突出中國共產黨奇跡般的成功。
青年人的思維簡單嗎?一點也不。書中有段關於共產主義信仰與宗教信仰區別的論述。他們講共產主義是治河換水,治水救魚,只有水好,魚纔能成活;宗教也宣稱是救魚的,但水有沒有污染是否適合養魚,宗教是不管的。不能把『宗教信仰自由』狹隘地理解為『信什麼教的自由』,它同樣應該包括『不信教的自由』。共產黨員不是沒有享受憲法所賦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他在這種自由中選擇成為一名無神論者、一名唯物主義者、一名共產主義者。這樣的思維不僅深刻而且犀利,運用這樣的思維得出的結論不僅正確而且有力。
本書更有衝擊力的是青年人的話語。書中用了很多網絡語言,像『馬克思已經不是plan B(備選方案)』『hold得住的共產主義信仰』『甚至連一生的對手和死敵都將他奉為內心深處的NO.1』,如果早年的馬克思也『拼爹』的話,他還真有資本,再往上『拼爺爺』的話也有條件,等等。網絡語言是否規范我們可以研究,但青年人願意使用網絡語言、大量使用網絡語言是一個客觀事實。正像書中所表現的,現在的青年人要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是去鴻篇巨制搞演講,而是來一曲rap(說唱),發一堆『表情包』。說青年人常說的話,他們就會與我們說到一塊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本書有很多的『毛病』,但如果我們站在青年人的角度再想一想,或許這些『毛病』正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最大的價值所在、最大的意義所在。青年人的視角就是時代的視角,青年人的思維也是時代的思維,青年人的話語更是這個時代最鮮活的話語。
本書出版時,我寫了這樣一段話:『好道理要用好故事講出來纔能聽進去,真信仰要靠真情感來彰顯纔會真踐行。作為一本青年人寫給青年人的書,能引發他們興趣的故事就是好故事,能讓他們產生共鳴的情感就是真情感,這本書做到了。』當青年人喊出『共產主義信仰,我有我可以』,當馬克思以90後的風貌進入青年人的心,這本身就是共產主義最大的勝利,這也是馬克思最輝煌的成功。
江山代有纔人出。讓我們為這些青年人以及他們創作的這本書點個贊吧!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