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光明網專論】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
2018-08-17 11:27:23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不斷推進外交實踐創新與超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理論創新需要實踐的檢驗,實踐是推動理論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創新是在不斷推進外交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伴隨著中國與世界關系所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中國外交也在進行著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

  首先是構建了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保持與大國關系的總體穩定和均衡發展,對於我國深化全方位對外合作、維護良好外部環境至關重要。大國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我們在實踐上尋求與美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新型大國關系。近40年來中美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彼此利益深度交融。『今天中美關系已經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盡管兩國之間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是4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雙方要始終正確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合作是唯一的正確選擇,共贏纔能通向更好的未來。中俄互為最大鄰國,兩國關系經歷了國際風雲檢驗,日益顯示其堅韌性和穩定性。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中俄關系作為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通過兩國元首多年來高瞻遠矚的戰略引領和頂層設計,向著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不斷邁進。中歐是當今世界的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實踐特別是新時期的國際關系中,我們始終重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全球影響力,與歐洲國家共同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堅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不斷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其次是深化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周邊是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將周邊置於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大力促進周邊和平、穩定、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周邊外交在總體外交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中國在周邊外交實踐上體現的更加務實靈活與積極有為。2013年10月,黨中央專門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對周邊外交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中國領導人通過與周邊國家領導人坦誠深入的對話溝通,增加了政治互信,減少了相互猜疑;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在周邊地區的推進,深化了經濟上的互利共贏;通過引領合作,鞏固和擴大了區域融合的勢頭;通過深耕細作,夯實了在周邊地區的社會和民意基礎。近年來的外交實踐將周邊地區的『朋友圈』做得越來越廣、越交越深,周邊命運共同體意識正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再次是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是這個重要群體當中的一員,彼此命運相連,休戚與共。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作為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爭取民族獨立、推動國家發展的事業中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同呼吸、共命運,建立了牢固的關系,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實踐告訴我們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始終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鮮明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處理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時始終秉持正確的義利觀,加強了同非洲、拉美、中東等地區的幾十個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互訪,推動了中國與各個發展中國家之間經濟、政治、文化、戰略和人文合作關系不斷邁上了新臺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實踐發展還體現在對全球事務的參與和貢獻上。中國先後經歷了主動融入國際體系,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推動多邊外交,再到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三個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豐富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在實踐上,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太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成功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金磚國家峰會等。這些外交實踐引領了國際發展與合作議程,推動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外交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極大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逐步開創了中國大國外交的新時代,形成了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又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習近平外交思想。在當今世界舞臺上,『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貢獻』熠熠生輝,迸發著時代的最強音。『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風雲變幻的時代潮流中,中國外交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必將不斷深化,繼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