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吉縣向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內,一只可愛的西門塔爾牛。(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西吉訊(記者黃曉迪)14日上午,藍天白雲下,青山碧水間,第十四屆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采訪團走進了位於六盤山腹地的西吉縣向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深入探訪山區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
在示范園內,網媒記者們分別參觀了特色農產品展示、標准化牛捨及高科技蔬菜大棚,並詳細了解了園區基本情況、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和經濟效益等情況。
據了解,園區依托寧夏農業勘察設計院、寧夏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按照肉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從牛糞加工有機肥,到有機肥還田種植馬鈴薯、綠色蔬菜、優質牧草,再到牧草飼養肉牛的生態循環模式。以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打造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構建起『種、養、加、銷』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生態循環產業鏈。
『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纔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纔能脫貧富民。』向豐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經理苟長壽介紹,園區創建人蘇相鋒充分發揮黨組織帶頭人『領頭雁』和致富帶頭人『排頭兵』作用,探索出『借母產犢』、『四方合作』和『無償資助』三種模式,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園區解決當地『建檔立卡戶』近300名農民到種植基地、養殖園區、淀粉公司務工,周邊農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苟長壽介紹道,目前園區建成標准化雙排牛捨10座15000平方米、草料大棚2座、青貯池3座。飼養安格斯、西門塔爾基礎母牛600頭,為『精准扶貧』『整村推進』等項目農戶調購良種基礎母牛3500頭,年繁殖牛犢500頭,實現利潤205萬元。
二期蔬菜標准園建成寧夏第三代大跨度日光溫室4座,單層全鋼架大拱棚12座,雙層全鋼架大拱棚6座。園內種植草莓、西蘭花、紫甘藍、黃瓜、西紅柿、油桃等返季節特色蔬菜,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滴灌節水技術,使蔬菜新品種覆蓋率達到100%,水的利用率達到90%。同時,示范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確保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
據悉,下一步,園區將重點發展打造精加工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購置安裝的有機肥加工生產線即將投產,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800萬元,實現利潤45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裡,記者們還看到了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紅軍粉』的粉條制品。81年前,紅軍長征途經寧夏西吉縣興隆鎮,手把手教會了這裡的回族群眾制作粉條;80多年過去了,當地群眾不斷傳承、改良紅軍教授的粉條制作技術,發展制粉產業,『紅軍粉』不單單見證了紅軍和老百姓的魚水情,也已然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完)

網媒記者們參觀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向豐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經理苟長壽介紹示范園區情況。(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標准化牛捨。(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示范園內,一只可愛的西門塔爾牛。(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高科技蔬菜大棚。(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高科技蔬菜大棚內,勤勞的西吉人正在勞作。(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一位老伯正在用當地傳統的方法烤制玉米、土豆。(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紅軍粉』的粉條制品。(中國臺灣網黃曉迪攝)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