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書寫新時代奮斗答卷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蕭海川)近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
『祖國緊缺什麼專業,我就要學什麼專業。』這是老一輩知識分子對國家許下的一生誓言。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兩彈一星』元勛和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等老一輩知識分子,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如今,黃大年、李保國、鍾揚等為代表的新時代優秀知識分子,讓世人見到這團精神薪火永續不滅。
正是靠著這樣的奮斗精神,纔締造出今天的中國。從國產內燃機車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列車,從『銀河一號』億次巨型計算機到神威E級超算原型機成功研制,從東方紅衛星昇空到中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這些彪炳史冊的成就,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更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而造就這些的,是無數知識分子的心血、汗水與犧牲。
以身許國,國必報之。有些人雖已離去,但長久地活在人們的記憶中。自2001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邀請18批專家學者參加北戴河暑期休假活動。在今年的休假邀請名錄上,李保國與鍾揚的愛人均名列其中。這兩位一流的科研工作者,將論文寫在了祖國的高原山谷,用奮斗的一生標記出赤子的溫度與時代的高度。
奮進步伐,不會停歇;未竟事業,接力向前。近年來,廣大知識分子迎來了科研事業的『第二個春天』。一系列改革舉措,正將科技工作者從繁瑣事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再度聚焦前沿領域。尊崇科學、尊重學人的社會氛圍,讓科技工作者耐得住探索未知的孤獨,守得住不為物利裹挾的清貧。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在新的歷史征程上,荊棘坎坷在所難免、高山深谷意料之中,但前人已作出示范:以奮斗披荊斬棘、開路架橋。惟有沿著前人開闢的道路,共同奮斗,纔能將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帶入現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