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重在守護環境,石斛意味發展轉型,而鮮花則是延伸增值,背後的思路都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行走在位於長江經濟帶上游的雲貴川地區,有三樣東西讓人印象深刻。這三樣東西,為高山丘陵披上層層『綠衣』、穿上件件『花衣』,也成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一個注腳。
第一樣是竹子。一走進四川宜賓的蜀南竹海,就被清爽的風、密實的林、幽靜的景所吸引。據說北宋詩人黃庭堅也曾來到此處,稱贊這裡『壯哉,竹波萬裡』,並留下『萬嶺箐』三字。千百年來對竹海的守護、對生態的呵護,讓竹海成為宜賓的『生態名片』。而竹產業,也成為宜賓的三大特色產業之一,竹生態、竹旅游、竹工藝、竹加工、竹文化……這裡可謂做足了『竹文章』。
『共抓大保護和生態優先講的是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是前提。』讓竹子的根越紮越牢、竹海的勢越來越旺,是守護好生態環境、守護好生存家園,更是守護好子孫後代的未來。
第二樣是石斛。在貴州赤水的丙安古鎮,商店中幾乎都能見到石斛。這是當地特產,既能入藥,又可觀賞。然而,與很多地方種石斛不同的是,丙安古鎮是把石斛種植作為當地漁民轉農戶的『扶持產業』。很長一段時間裡,漁民有船行船、靠江吃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江生態。保護流域環境意味著漁民要上岸,一些人含著淚『收網』。過去江養人,如今人養江;江裡不能討生活,上岸到底怎麼活?種石斛就成了漁民變農民之後的選擇,植被綠了山谷、收益鼓了腰包。
『不搞大開發和綠色發展講的是經濟發展問題,是結果。』不搞大開發不是不開發、不發展,而是以什麼方式來開發、來發展。『老漁民』的轉身說明,無論江上保護還是岸上增收,都是生產轉變、發展轉型的問題。只要找對、找准了發展路徑,在有限的生態容量下也不必過『緊日子』、不會過『苦日子』。
第三樣是鮮花。有人說,雲南昆明有條『華爾街』,但這裡交易的不是股票卻是鮮花。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每天下午3點都坐滿了全國各地的花卉批發商,撥動鼠標就能影響鮮花價格。花開四季、美麗春城,種植只是第一步,交易纔是關鍵,這包括了物流、倉儲、分發等諸多環節,讓山裡田間的鮮花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產業鏈的延伸、發展的融合至關重要。市場有了活力,花農纔有動力,也纔能做大做強鮮花產業。
『貧窮是生態的第一殺手』,『大江奔流』主題采訪活動啟動之初,雲南麗江市委書記崔茂虎的這句感慨,讓人印象深刻。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未來的方向,但要做到可持續、做到有動力,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植物生長是『靜悄悄』的,綠了荒山、美了環境,還需要讓群眾從中受益,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說到底,選擇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必須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真正讓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
從四川的竹子,到貴州的石斛,再到雲南的鮮花,生態環境慷慨給予了人們寶貴的資源。這三樣東西,也折射出綠色發展的不同側面,竹海重在守護環境,石斛意味發展轉型,而鮮花則是延伸增值。不過,它們的背後有著一樣的思路,那就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暴雨驟風天氣頻至 阿城區城管部門及時排險2021/08/30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