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反復闢謠反復發作 『病毒網謠』如何消除?
2018-07-31 14:25:13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來源標題:食品『致癌、有毒』大多是謠言

  謠言的傳播主渠道是什麼?爆點出現在哪兒?如何高效地遏制謠言進一步擴散?前天,2018中國食品闢謠論壇在京舉行,論壇現場相關政府監管部門及各行業專家匯聚一堂,探討大數據時代食品網絡謠言的傳播特征與治理。數據顯示,在各領域中,食品類別的謠言佔比最高,達45%。

  近年來,食品行業成為網絡謠言重災區,給行業造成損失的同時也帶來社會恐慌,加劇公眾對食品行業的不信任感。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在會上提到,有數據顯示,微信是食品謠言傳播的主平臺,佔比達到了72%,其次微博佔比達到21%,這兩個加起來有90的傳播量,成為食品傳播謠言的主渠道。

  那麼,大數據時代食品謠言的危害有多大呢?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應急處處長方曉華指出,農產品質量安全負面報道中近一半是謠言、傳言,這些謠言常用『致癌』、『有毒』等誇張詞語吸引眼球,采用小視頻等視覺化手段呈現,並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大量傳播。這些謠言對產業造成巨大衝擊。2015年『毒草莓』謠言導致昌平草莓日銷量下降82%,2017年兩分鍾的『塑料紫菜』謠言讓晉江紫菜行業損失近1個億。

  該如何治理網絡食品謠言呢?新華網政務大數據事業部總監吳新麗在會上做了主題為《大數據時代食品網絡謠言傳播趨勢與特征分析》的演講。吳新麗指出,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針對謠言所涉及的領域進行了分類,發現在健康、農業、社會、科學等領域中,食品類別的謠言佔比最高,達45%。以小龍蝦為例,世界杯開始之前網上就開始流傳小龍蝦致病謠言,最早是微信公眾號『正解局』發表了《小龍蝦的致命真相:你可能永遠不知道》,6月12日公眾號『發現澳洲』也發表了一篇類似文章。該謠言從6月10日開始傳播,歷時兩周,到6月23日纔基本結束,傳播總量688篇。分析發現,雖然該謠言傳播的主陣地是微信,不過微博、新聞資訊類客戶端、新聞門戶網站等處也有。這說明網絡謠言其實散布在各個角落裡,而且此起彼伏。這樣在闢謠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這樣一些先進技術來對謠言及時地追蹤,以了解其傳播特點,進行高效闢謠。

  此外,成立於2015年的中國食品闢謠聯盟也在為擊碎謠言努力。截至今年6月,闢謠聯盟共舉辦12次專項落地活動,發布及轉發相關食品科普信息累計近4000條。今年,闢謠聯盟將聚焦大市場監管體系下食品謠言的防控與治理。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清網專項行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