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脫貧攻堅在行動】『拉格日模式』助脫貧:牧場煥新顏 綠草生『紅』利
2018-07-29 17:24:1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是個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純牧業縣,過去較長一段時期,草原超載、過度放牧、牲畜生產性能下降……牧民生活越來越困難。

  當地牧民創造出以草地和牲畜入股、集體統一經營、用工按勞取酬、收益接股分配為主要內容的股份合作制經營模式——『拉格日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窮』則思變,摸索新路

  圖為澤庫縣拉格日村合作社理事長俄多

  『夏壯、秋肥、冬瘦、春死』曾一度在草原惡性循環,這裡平均海拔3700米,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牧草生長期僅150天左右。風沙嚴重,多雪災,氣候惡劣、環境艱苦。

  澤庫縣委副書記李海波告訴記者,『之前的情況是,牧民一家三代,五六口人在100多畝的牧場上養著一二十頭牛,幾十只羊,是非常小的生產規模。畜牧業有自己的規律,如果沒有一定的草場規模,沒有足夠的種群數量,很難發展好,一年到頭只能是出賣牲畜來獲得收入。』

  拉格日村在2010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僅為2512元,是一個典型的重點貧困村。村合作社理事長俄多回憶說:『2011年初,向大家提出了組建合作社的構想,我們在牧民家中走帳串戶宣傳合作社政策。』

  在理事長俄多的帶領下,當年全村164戶中有36戶加入合作社。牧戶以草場和牲畜折價入股,每股500元。大家將27.47萬元的草原獎補資金借給合作社,用於投入蟲草交易和畜產品銷售的周轉。當年,36戶牧民分紅21萬元。

  慢慢牧民們看到了希望,參與率得到提昇。截止2017年底,全村174戶中已有172戶入股合作社,入社率達98.85%。

   『把草變成肉,把肉變成錢』

  圖為澤庫縣『兩年三胎』畜牧養殖試驗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秦爽/攝

  為科學利用草場、落實草畜平衡,合作社制定了夏季天然草場劃區輪牧,冬季含飼養殖的辦法。建成1010畝青乾草種植基地,2015年又新增7000畝飼草基地,不僅解決了不夠的問題,剩餘部分還銷售到了其他合作社。

  記者了解到,過去合作社牧民飼養藏羊3到4年纔出欄,1年要消耗鮮草近1500公斤,增重卻不超過2公斤。現在合作社蓋羊6到8個月就可以出欄,既節省了飼草,又確保羊肉肉質最佳,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

  俄多告訴記者,『通過這幾年的不斷努力,牧民收入大幅提高。2012年至2017年,我們合作社累計現金分紅1234.37萬元,僅2017年,人均收入就達到15110元。』

  2008年以前,拉格日村是全縣64個牧業村中最貧困的村,成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後,草場沒有增加一分,牧民的收入卻翻了幾翻。

   『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

  圖為澤庫縣草地生態畜牧業股份制改造分布圖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依托澤庫全國有機畜牧業示范縣的有利時機,立足縣情,確立了『生態立縣、有機富民強縣』的發展目標。重點打造樣板合作經濟組織,打造了『拉格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經濟組織這樣的合作社樣板,並得到廣泛推廣普及。

  拉格日村社員索托說:『國家精准扶貧一系列政策,不僅是一項強農政策、也是一項惠民的有力措施、更是一項民心工程,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農牧民的經濟收入、改善了農牧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

  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縣共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5215戶19552人,2017年實現7個貧困村退出,1031戶3971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4.3%。目前,全縣剩餘貧困入口4199戶、16278人,2018年計劃實現10個貧困村退出、13912名貧困人口脫貧,2019年計劃實現貧困縣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秦爽)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