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傑在公路施工現場
記者,永遠行走在路上。作為一名記者,就任第一書記以來,張文傑也長期在路上奔忙。在他看來,他從記者到第一書記的轉變,改變的是服務方式,不變的還是服務群眾。
『當時村裡的路坑坑窪窪,下雨天根本沒法走進去,為了打開一條致富路,讓村子不再閉塞,他與相關部門多次協調,經過工作組不懈努力,終於為村裡爭取到一條總投資達1025萬元的通村公路。歷時6個月施工,2017年10月底,4個社的通村公路全部完工並聯通。『現在,大家往來縣城去上學、去就醫、去謀生就很方便了。看到大家高興,我的心裡更高興。』
在扶貧產業規劃方面,張文傑談到,工作組在尊重村民意願、提高村民積極性的基礎上,召開村民大會對尕日當村扶貧產業發展項目進行了多次討論,並會同縣委縣政府相關部門完成了購買澤庫步行街商鋪、擴大旭日賓館等實施計劃,形成了可行性報告,村裡126萬元的到戶產業金將運用到這一項目中獲得收益。
在產業培育上,除了澤庫縣的牛羊養殖、傳統服飾制作等之外,張文傑竟劍走偏門大力推進高原有機蔬菜種植。為此,他還請來了專家,手把手指導牧民科學種植有機蔬菜。『可喜的是,這塊地的海拔相對較低,各項指標均適合種植,所以,當地牧民放下傳統的放牧生活,開始搞起了蔬菜種植。』
如今,在這片高原無公害蔬菜種植大棚裡,辣椒、西紅柿、茄子、菜瓜等有機蔬菜大量產出,並賣到了寧秀鄉的其他村鎮。而在過去,能在高寒缺氧、早晚溫差大的高原上把蔬菜養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蔬菜種植初具規模,張文傑不滿足於當地市場,他還想讓這些優質蔬菜走出去,銷往更遠的縣市。為此,他又在想辦法『鋪路』。或許這是一條電商之路,或許這是一條愛心之路,但無論如何,這些需要更多的人士的支持。
工作中,為提昇農牧民的學習條件,張文傑協調省、州、縣圖書館,為新建的尕日當村牧家書屋充實了1000餘冊藏漢雙文的報刊書籍,並達成了長期捐贈協議,為牧民群眾創造了開拓視野,增強知識儲備的學習條件,養成了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閱讀習慣,營造出尕日當村讀書看報的良好氛圍。
『我們村共有313戶1055人,貧困戶為79戶282人。三年來,群眾的經濟收入已經達到並超越了縣裡3532元的標准,讓人欣慰。』張文傑說,村民的生活在不斷改善,今年4月,全村均已入住易地搬遷新居,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生活景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暴雨驟風天氣頻至 阿城區城管部門及時排險2021/08/30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