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綠色經濟美了環境富了鄉親——一個偏僻中原小村的振興路
2018-07-25 14:49:49 來源: 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鄭州7月25日電題:綠色經濟美了環境富了鄉親——一個偏僻中原小村的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李亞楠

  穿過一條比省道還要寬闊的迎賓大道,映入眼簾的是碧水環繞小樓、垂柳倒影河岸的宜人景色。這就是河南省臨潁縣大郭鎮胡橋村。

  胡橋村,是一個普通的平原小村,2000多口人、2500多畝地,距離縣城15公裡,除了土地、勞力沒有其他資源。十幾年前,這裡坑塘遍布、道路崎嶇,很是落後。

  胡橋村巨變在於村集體經濟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胡橋村黨支部書記胡青舉帶領村民辦起紙箱廠、紙盒廠、尾毛加工廠等集體企業。但市場形勢千變萬化,這些企業先後停工。

  『怎樣纔能提高村集體經濟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怎樣纔能找到一條能夠持續發展的道路?』胡青舉陷入思考。一天,一位園林植物學教授不經意間對他說:『村裡那麼多土地,種樹多好!』

  胡青舉心裡一亮:『是啊,種樹有很多好處,既能美化村容村貌,還能給大伙兒掙錢,樹賣了還能再栽,實現綠色循環。』村兩委班子成員都贊成這個發展思路。

  經過小規模嘗試後,胡橋的綠化苗木產業很快發展起來。2004年,胡橋又成立了園林工程公司,專業從事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施工。如今,胡橋的村集體企業總資產達3.2億元,年銷售收入1.7億元,利潤4000多萬元。

  一部分村民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直接參與村集體企業的經營管理;還有一部分村民脫離了『耕地束縛』,可常年在外務工,增加收入。

  『栽樹、澆水、挖樹,一天最少七八十塊,多的拿到三四百,比種地強多了。』胡橋村民胡聚剛說。

  如今,胡橋400多戶村民中,已有超過200戶買了小汽車,不少村民蓋起了三層別墅。『這些別墅完全按照城裡樣式建造,少則投資五六十萬,多的投資上百萬。』胡青舉介紹。

  不僅如此,胡橋還帶動周邊1500多戶農民發展綠化苗木種植4000多畝。據測算,與種植常規農作物相比畝均淨增收1500-2000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為農戶創收600多萬元。

  『現在,不光周邊村羡慕我們,連城裡人都羡慕我們呢。』80歲的村民孫全發說。

  近年來,胡橋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用於寄宿式小學、幼兒園、養老中心、天然氣入戶、混凝土道路戶戶通、垃圾污水處理等惠民工程;每年統一為群眾繳納養老、醫療保險等費用,春節按人頭發放福利。

  著眼長遠發展,胡橋還投入3000多萬元對村內的300多畝坑塘進行綜合整治,形成完整的環村水系,鋪設環水系游步道6000多米。『有人誇我們是中原「小江南」。』老黨員王全信笑著說。

  胡青舉表示,這是在為胡橋村的未來發展打基礎。下一步,將依托綠化苗木基地、環村水系、關公祈雨廟會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

  『這6000多畝綠化苗木基地是村裡的自然「寶庫」,也是一個巨大的鄉村旅游生態氧吧。』胡青舉自信地說,有了這個無價之寶,胡橋一定會產業更加興旺、生態更加宜居、鄉風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加富裕。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