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二孩時代的煩惱:老人『松綁』的日子遙遙無期
2018-07-24 09:0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帶娃壓力大、風險高,老人情緒障礙漸多

  為了讓子女『負擔小一點』、讓『孫兒一代』成長得更好,很多老人全身心付出甚至放棄正常生活,日復一日埋頭帶孩子,這件似乎『天經地義』的事成了他們晚年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住在女兒家近200平方米的大房子裡6年了,陳阿姨始終覺得很寂寞,『畢竟不是自己家,不自在。』

  退休這幾年,她覺得自己『一下子老了十幾歲』。她曾是單位裡的『積極分子』,愛穿漂亮衣服,頭發總是盤得一絲不苟。為了照顧兩個孫女,她收起五顏六色的衣裙,從老家搬到北京,住進女兒家裡。可至今,北京給她印象最深的,不過是樓下的花園和小區外的菜市場。

  『老伴來住了半年,不適應,高血壓的老毛病犯了,就回去了。』陳阿姨眼神暗下來,像是自言自語,『一輩子在一起,這老了老了,老兩口倒分開了。』

  原以為咬牙堅持幾年,等孫女上小學她就能回老家了,可一年前,女兒又生了二寶。不久前,陳阿姨一個不小心,二寶從床上翻身跌落到地上哇哇大哭,她當時嚇得直心慌。孩子很快沒事了,可她半天都緩不過來,甚至開始失眠,『做夢都是孩子從懸崖上掉下去。』

  『帶孩子責任重、壓力大、風險高,而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卻一直在走下坡路,他們越發感到力不從心,往往容易形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可能會導致情緒障礙。』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副院長、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心主任吳捷長期關注老年人心理和隔代教養問題。他注意到,現在一些老年人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很大比例都來自帶娃的焦慮』。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出現各種情緒障礙的老人的確在增多。

  老人的焦慮等情緒,很容易傳遞給孩子和家裡的其他成員,這樣一來,勢必導致家庭人際關系緊張,特別是婆媳之間的矛盾更容易激化。

  吳捷注意到,不同於年輕人,老人的情緒障礙往往表現為各種身體不適,有的總是感覺胸悶、心慌,胃痛、胃脹等癥狀也很高發,往往與情緒波動關聯很大。有的老人總感覺不舒服,但去檢查又並沒有出現器質性病變,『其實是心理上出了問題』。

  隔代教養無法替代親子教育,必須身體力行

  年輕父母的眼睛總是『往下看』,對自己孩子的成長極為關注,認為父母『應該』幫自己分擔養育下一代的責任,卻忽視了對父母的身體和心理的關心和照顧。

  吳捷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老人總丟三落四,愛忘事,年輕的子女覺得『年紀大了,挺正常』。一次老人把孫子帶出門,卻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家人嚇得四處尋找。等家人找到老人時,他手裡一直緊緊抱著孫子,誰說也不肯松手。經診斷發現,老人已出現了輕度認知障礙。

  『這並不是個案,風險也非常大,究其原因,還是年輕子女長期忽視了自己父母的身心健康狀況。』吳捷認為,從老年人心理學的角度講,讓他們帶孩子確實有好處,『讓他們有事乾、排解寂寞,同時讓自己積累的人生經驗發揮作用,體現自身價值。』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的身體機能下降,能力也有所欠缺,心理上也會有所變化,『有的老人變得更固執、敏感,加上與年輕一代受教育的差異,帶孩子的觀念和方法都不一樣,特別容易造成家庭關系緊張,甚至對立。

  比起身體上的疾病,那些藏在心裡的隱疾更加難以察覺。吳捷認為,在普遍由老人隔代教養的中國,到了重視這些老人的心理和情緒問題的時候了。

  大多數的中國老人,受傳統觀念影響,會主動幫助子女帶孩子,哪怕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那麼好,或者犧牲晚年生活的自由,也往往能忍則忍。而如今的年輕父母,都是獨生子女,習慣了被照顧,甚至理直氣壯地認為,老人為自己帶孩子就是理所應當,很少去考慮老人的情緒以及他們的難處。

  帶孩子甚至成為不少家庭婆媳關系的轉折點。此前有媒體報道,因為婆婆不願帶孩子,兒媳四處吐苦水,在網上討伐惡婆婆,也引起不少網友就『孩子誰來帶』話題的爭議,不少人提出,不該對老人帶娃進行『道德綁架』。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隔代教養都無法替代親子教育,必須身體力行。』吳捷說,很多實例已經證明,父母帶大的孩子,更具創新精神,也較少嬌溺,『這樣的早期教育環境,對人的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個和睦的家庭關系,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這需要每個人彼此充分地尊重和溝通。老人的性格、能力和健康狀況差異很大,子女應該充分考慮長輩各方面的實際承受力,特別要對老人多一些關心和理解,但一個根本的問題在於,年輕家長應擺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老人可以適當地根據自己的能力給予協助,但必須清楚,父母纔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吳捷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胡春艷來源:中國青年報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