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脫貧攻堅在行動】脫貧『硬骨頭』怎麼啃?聽聽基層乾部怎麼說
2018-07-16 21:28:46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小英) 過去五年,全國幾千萬貧困人口拔了『窮根』,但成績的背後,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臨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肅的深度貧困地區,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怎麼打,聽聽基層乾部怎麼說。

  唐曉文:扶貧先扶志得讓他們先有信心

  職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唐尕昂鄉黨委書記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唐尕昂鄉黨委書記

  唐尕昂鄉讓吾道村從種植青稞到種植中藥材後,發生的改變讓唐曉文頗有感觸,『脫貧扶貧很難,既要整體考慮,也要考慮每一個個體,要多去學習,敢於嘗試。』

  原來種青稞,一畝地收入頂多500元,現在種當歸,一畝收入近5000元,收入翻了10倍,在村裡推廣種植中藥材變得順理成章。

  唐曉文認為,在扶貧過程中需要向讓吾道村一樣,找到適合村子自身的發展模式,但具體到每一戶,還得繼續想對策,讓他們有可持續的收入。

  『我聯系的貧困戶有4家,其中有一戶缺乏勞動力,但對方想學醫,於是我介紹他到醫院學習,現在他成了一名鄉村醫生,家裡有了收入,最終穩定脫貧,另一戶則選擇當生態護林員,每月收入也有了保障。』唐曉文說。

  『多和他們交流,得讓他們自己有脫貧的意願和信心,然後具體分析各家致貧的原因,和他們一起尋找合適的路子來增加收入。』唐曉文說,這是他的『扶貧經』。

  牟忠平:敢於嘗試推廣新技術多和貧困戶交流

  職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牙利吉鄉黨委書記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牙利吉辦事處黨委書記牟忠平

  在夏河縣牙利吉辦事處阿納村,當來自英吉利海峽的娟珊牛與高原?牛相遇後,他們的後代娟?牛不僅長得快,體格大,娟?雌牛的產奶量還是普通?牛的三倍。

  不論出售還是產奶,都比?牛劃算。

  牙利吉辦事處黨委書記牟忠平說,這裡的脫貧扶貧,還得從養殖上下功夫。

  『其實在牧區有很多項目扶持政策,我們也在養殖技術方面下功夫。』牟忠平說,『但有時候群眾知曉率太低,導致推廣沒有想象中順利。』

  正因如此,當地扶貧乾部和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共同協商,了解新政策新技術,來打消疑慮,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觸新觀念新技術。

  『要接受新技術新觀念,了解新事物,教育就至關重要。』牟忠平說,如果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來說,最難的就是義務教育和住房安全這兩個保障。

  『對有些習慣住帳篷的人來說,他們對改善住房的意願不是很強烈,對教育也不太上心。』牟忠平說,他們准備在這方面下功夫,和他們多溝通、多交流。

  馬紅梅:實打實幫扶讓他們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職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鎮卡四河村婁日瑪自然村包村乾部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鎮卡四河村婁日瑪自然村包村乾部馬紅梅

  乾了近10年的扶貧工作,這兩年馬紅梅的壓力纔小了點,因為她幫扶的合作市那吾鎮卡四河村婁日瑪自然村已經脫貧了。

  對馬紅梅來說,感觸最深的是脫貧後人們對生活態度的改變,『生活態度變積極了,思想觀念改變了。』

  過去『等靠要』的思想確實有,但現在不一樣了,馬紅梅說,因為村子是半農半牧區,他們主要進行產業幫扶。

  『有些人家裡窮買不起牛,政府送去牛犢,讓他們慢慢發展。』馬紅梅說,得讓他們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在養殖等方面進行創新,如成立合作社等,解放多餘的勞動力進程經商務工。

  『總之得讓他們有穩定、可持續的收入纔能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馬紅梅說。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