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外資金融機構跑步入場
2018-07-15 20:50:28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上海7月15日電(汪青)今年上半年以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滬、深兩市出現反復縮量探底。與此同時,面對中國市場不斷調整波動,外資金融機構卻不減加速布局的熱情。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既意味著外資正在用實際行動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又彰顯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顯著效果。

  恆天財富研究院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經濟驅動力已經轉向內需,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從近期落地的定向降准、減稅降費,將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和促進居民就業,為A股的結構性行情提供穩定的基本面。並且,隨著流動性壓力緩解,嚴監管、去杠杆在帶來階段性陣痛後,也為經濟中長期的穩健發展創造條件。

  恆天財富研究院認為,從估值來看,無論是優質成長股還是價值白馬,在經歷了連續的調整之後,估值水平都已經回到了歷史底部區域,估值及業績的適配性已經處於相對合理的位置。『從最近的市場表現來看,部分行業的龍頭個股已經迎來了超跌反彈。』

  基岩資本副總裁杜坤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市場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市場有一定的負面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人會逐步認識到目前被低估的巨大投資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也發文『力挺』A股,並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目前來看,滬市公司整體估值水平已經處於較低位置,投資價值凸顯。此外,滬市已有多家公司披露了回購或股東增持方案,彰顯了公司和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在A股連續調整的情況下,外資金融機構正在加快腳步布局中國市場。而從越來越多外資金融機構加速布局對中國市場的布局可以看出,它們正在用實際行動看好中國資本市場。

  以私募基金業為例,自去年以來,外資私募機構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截至目前,已有橋水、瑞銀資管、施羅德等十多家外資機構先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對此,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表示,橋水基金等海外私募巨頭成為境內私募基金管理人,這是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事件,有利於改善業內生態,同時也有利於倒逼國內資本市場改革。

  吸引海外金融機構不斷加快腳步進入中國市場的關鍵因素在於,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程度正在不斷擴大。

  此前,中國宣布將大幅放寬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市場准入條件,隨後中國證監會7月8日宣布已上報《關於進一步放開外國人A股證券賬戶開立政策的請示》,並獲原則同意。

  財經學者張朝陽認為,隨著新一輪改革政策的出臺,海外機構通過QFII、RQFII兩個渠道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更加便利,將進一步吸引海外資金投資中國資本市場。

  恆天財富研究院認為,從需求端分析,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具有全球影響力,經濟走勢平穩,增長後勁十足。因此,適合外國資本進入,並進行分散化投資和全球資產配置。此外,相比於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國資本市場作為新興市場,有著巨大的投資潛力。

  而從供給端分析,中國也在向世界積極表達對外開放的意願,不僅在政策上給與外資企業一系列放寬政策,取消了很多限制性政策,讓外資企業能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也在不斷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努力提高市場透明化程度、促進公平競爭、加快金融創新,為外資進入中國創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完)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