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90後『非典型』青年餘平:做一件事 唱一生戲
2018-07-11 17:29:06 來源: 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餘平(右)學習噴火技藝。本人供圖

  『這個世界的信息量太大了,會有很多機會撲面而來。』餘平坦言自己也曾迷茫過、動搖過,有時候也會想與其如此辛苦地堅守著,還不去找份輕松且待遇高的工作。

  不過,韓再芬的一席話讓餘平躁動的心靜了下來,『韓院長說,她之所以堅守在安慶這座小城,是因為安慶可以沈下心來做藝術。而演員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以通過戲曲間接性地教化人,感染人,是一份十分光榮的職業事業。』

  今年年初,餘平無意中看到《朗讀者》的一期節目,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她張弛有度的深情朗讀感染了現場觀眾,也將屏幕外的餘平迅速帶入到情景當中,『一個好的演員身上能散發出一股不可抵擋的力量,能感動別人,並成為別人的精神支柱。』

  餘平感嘆道,如果眼睛總是習慣性往外看,看到的將是無數選擇,反而會不清楚自己該乾什麼,『90後、00後新時代青年演員更需要沈下心來,認准做一件事,堅持到底,用心唱戲,帶給觀眾最真誠、最用心的作品,在平凡的崗位中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份不平凡,我想這就是戲曲演員的「匠心」。』

  青春傳承非遺書寫黃梅戲芬芳篇章

  黃梅戲不像其它劇種一樣分派別,黃梅戲女演員的戲路子比較廣,花旦、青衣、彩旦、老旦、娃娃生等可通演,而演員需要做的就是紮實打牢基本功,時刻准備著。

  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如何演繹好一個角色?『我通常會先自己深入地解讀人物,再參閱很多文獻和視頻,進而把人物研究透,最後還要把戲裡戲外、臺上臺下拎清楚。』餘平說,現在的青年演員有一個通病,就是自我表現欲很強,這一點在90年代以後的學員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也是她今後需要克制和反省的地方。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深遠意義。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黃梅戲傳承和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高雅藝術進校園、三下鄉、惠民演出、扶貧演出……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黃梅戲藝術飛入全國各地尋常百姓家,觀眾群體日漸低齡化,『安慶幾乎所有小學都開設了黃梅戲教育課,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們對黃梅戲的熱情,教授他們學習黃梅戲理論知識、發展傳承史和唱腔身段。』

  為了更好地吸引年輕受眾,演員們在保證黃梅戲藝術精髓的基礎之上不斷與時俱進改進創新,『在黃梅戲《靠善昇官》中,我們增加了網絡流行語等時下潮流元素,並且和觀眾進行零距離互動,其實在演出之前我們非常擔心會引發觀眾的反感,但沒想到效果遠遠超出了預期。』

  以近代歷史人物為題材的黃梅戲《鄧稼先》是餘平參加排演的第一個現代戲,在曲調上與傳統的平詞花腔都有所出入和創新,沒有鑼鼓和現場伴奏,增添了提琴和交響樂,整體風格偏主旋律,但是與黃梅戲音樂十分和諧。

  『戲曲演員更擅長走臺步、跑圓場、蘭花指,但是我們演出時穿的是現代服裝,跳的也是現代舞,所以表演時古裝身段的不自然感就會暴露出來。』這對餘平來說,既新穎又新鮮,也讓她有了更好的經驗積累。

  和餘平一樣,現在有很多90後黃梅戲演員潛心非遺傳承,用青春書寫黃梅戲最芬芳的篇章,她說:『黃梅戲未來的輝煌和道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的事情,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新青年的共同努力,促使黃梅戲乃至整個戲曲界成為時代潮流,在國內外擁有更大影響力。』(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