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馬榮瑞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李慧
『我在東部發達地區調研中發現,農村曾經綠意盎然。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村裡的很多樹木被砍伐了,鄉村綠色資源大量消失。未來我們的鄉村應如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如何以綠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進而成為我不斷思考的問題。』7月7日下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綠色產業與鄉村振興』主題論壇現場,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孔祥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生態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迫切性。
與會專家代表普遍認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林業現代化,重在興林富民,關鍵在產業發展。
『鄉村最突出的優勢是生態,最適合發展的產業是林業。目前我國有46億畝林地、60億畝草原、8億畝濕地、8億畝可治理沙地,這既是實現鄉村生態宜居的根本保障,也是實現農牧民就業增收的重要載體。全國林業主要產業帶動5200多萬人就業,山區貧困人口純收入的20%左右來自林業,林業產業已成為許多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亮出了『家底』。
『陝西省曾是我國水土流失的重災區。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陸續建立起27個優質苹果基地縣,使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陝西省苹果種植總面積達1100萬畝,總產量1100萬噸,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論壇現場,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封加平用陝西苹果種植這一具體實例佐證了林業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指出,發展鄉村綠色產業離不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著力增加綠色資源,提高生態承載能力,厚植綠色發展優勢;另一方面要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著力提高綠色優質林產品生產能力。只要找准林業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就能夠形成支柱產業,就能夠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變成現實。
『在產業發展中,要注重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更好地分享林業發展成果。要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運用,提高林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要加快發展林業電子商務,在農戶與市場之間架起一座高效便捷的信息橋梁,讓優質特色林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孔祥智指出。
『貴州省92.5%的國土區域屬山地丘陵地帶,獨特的地質地貌特點加上溫熱的氣候條件賦予貴州豐厚的林業資源。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個、濕地公園54個、森林公園95個和國有林場105個。在廣闊的叢林世界中,越來越多珍稀動物的生活痕跡被發現,這充分證明了貴州生態系統修復進入了加速階段。』貴州省林業廳廳長黎平如是說。
《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08日04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暴雨驟風天氣頻至 阿城區城管部門及時排險2021/08/30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