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
光明日報記者詹媛
李伯虎院士的家,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和好幾臺筆記本電腦。即使是酷熱難耐的夏天,年近八旬的李伯虎也從不在院子裡乘涼、聊天,而是獨自一人坐在書房裡讀書或上網。『這把年紀了,別總看書看電腦了,出去轉轉吧!』家人勸他,他就馬上搖搖頭:『現在計算機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如果不學習就會跟不上形勢。所以我還得經常看書上網,了解最新的進展,這樣纔能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跟上時代的發展。』這位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和國際建模與仿真學會『終身成就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事業上依然雄心不減。
『一名空中「老飛人」』
李伯虎身邊的人戲謔地稱他為『一名空中「老飛人」』。一年算下來,他僅在某個航空公司積累的飛行裡程就幾萬公裡。他還有一個出差常備的箱子,裡面的衣服、差旅用品一應俱全,如有臨時出差安排,拎著箱子就出發。年近八旬並未讓李伯虎有所懈怠:『我要趁著自己還有精力,把我那點東西再弄好一點。』
而他口中的『那點東西』,則是一個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重塑傳統制造行業藍圖的宏偉事業——2017年6月15日,依托李伯虎的『雲制造』理念和技術構建的航天雲網平臺發布,並上線運行,這是我國首個基於雲制造理念與技術體系的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至今其注冊企業已接近170萬家,這些企業分布於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它們可以在航天雲網平臺上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根據估算,這近170萬家注冊企業在航天雲網平臺上的總經營規模約11萬億元。
『他讓年輕人都自愧不如』
他的學生們上門拜訪時,都會看到李伯虎正在書房裡看書或看電腦。對於新興事物,如工業4.0、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他比很多年輕人還要敏感,學習得比他們還要迅速。妻子陶華勸他不必這麼辛苦,他卻說:『我也要學習,不然就落後了。』
時刻關注著前沿研究,使得李伯虎在『雲計算』概念剛剛在國內興起時,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制造業信息化也可以搞「雲計算」,通過網絡和雲給企業內外提供制造資源、能力和產品服務,以實現數字化制造模式向網絡化、服務化、雲化、智能化制造模式的轉變。』他片刻不停地組織專家團隊一起夜以繼日地工作,於2009年在國際上首次創新性地提出了『雲制造』的模式、技術手段和業態。
為了讓這個平臺真正為廣大企業服務,李伯虎不辭辛苦、四處奔波,他先後多次到訪過佛山、襄陽、寧波、無錫等地,推廣『雲制造』的概念和發展成果,他的秘書不無感慨地說:『李院士的手機上密密麻麻地標記了未來兩周的行程安排,基本都是前一天剛剛從一個城市回來,後一天又要飛往另一個城市。作為一個年過七旬的人,能保持這樣的乾勁和精神,他讓年輕人都自愧不如。』
對於未來,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仍然雄心不減,『我希望「雲制造」理念與技術體系得到持續的發展,基於「雲制造」理念與技術體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推廣到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在這個平臺上匯聚各國的制造資源、能力和產品服務,助力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任重而道遠,一定要繼續好好乾!』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